湿气百病生,冬病夏治正当时
湿气其实非常好理解,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湿气”就是身体里水液、营养,因过剩或运行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物质。那么湿气是如何产生的呢?
1、饮食因素: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却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图片:76bd03dc586048eae4804f2afb94e86.jpg

2、环境因素:现在人经常熬夜到凌晨才睡觉,睡前才洗澡;人体睡觉的时候毛孔是闭合状态导致湿气无法外排,长期积累内湿致病。外湿致病,多因患者伤于雾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业,或涉水淋雨,或居于潮湿之处而得。另外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人体毛孔张开这个时候流汗最容易排出寒气和湿气,但是很多朋友却开空调、喝冷饮,硬生生的阻止了寒气和湿气的外排。图片:fbf6d81f7c7686f6d98ad7f41da2a88.jpg

湿气重怎样调理:
1、用艾叶泡脚或洗澡:平时可以运用中药来发汗、祛湿。艾叶就是祛湿很好的中药,每个星期用艾叶煮成热水等降到皮肤适合的温度就可以拿来洗澡,不能兑凉水。或者坚持用艾叶每天晚上泡脚,也可祛除体内的湿气。艾叶药店有卖或端午节晒干保存。图片:t014b1e4a60c756beba.jpg

2、用姜汁发汗:有时淋了雨、或感染了风寒可以用热辣辣的姜汁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姜汁有效的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生姜性温,能温中驱寒,健脾护胃。俗话说的好:“冬食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平时做菜的调料也少不了生姜,煮粥时也可以放点生姜。 3、中药祛湿气:祛湿气的中药有: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川萆薢、茯苓、百合、莲子、砂仁、法半夏等等。一些爱好冬泳的人每天都会用芡实、薏苡仁、茯苓、百合、赤小豆打成粉后煮粥喝,这些中药对祛除体内淤滞较多湿气很有效果,同时又健脾养胃。图片:edbe894d7f209cf81fd70b52f2a5560.jpg

4、运动出汗: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的方法,湿气比较重的人夏天不能过多的开空调、风扇。有一种说法叫做“冬病夏治”,夏天其实就是要让身体里面的汗出来,否则体内湿气太重,湿气没法出来到了冬天肯定又要得病。平常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拉伸身体的各个关节,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5、 均衡饮食:平常少盐,宜清淡,戒烟戒酒,忌生冷食物、冰饮或凉性蔬果,如生菜、西瓜、大白菜、苦瓜、螃蟹、茄子、莲藕、黄瓜、柿子、菠萝、梨等。每天做菜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多吃点热性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荔枝,橘子,姜,红糖等等。图片:u=3927375496,1235212039&fm=26&gp=0.jpg

6、生活环境:春夏交替之季雨水多,湿气较重,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不能直接睡到地板上。空气中水分会直接下降,地板上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没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的水份,把头发吹干,避免淋雨。 7、室内保持干爽: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注意预防外面的湿气趁机进入身体产生湿气。体内的湿气重除了自身习惯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面湿气诱发内湿,忌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下生活。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应该及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使得室内空气干爽。 8、有氧运动:现在的人多是动脑多、体力上消耗少,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很少会出汗。平时多做做有氧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瑜珈、跳绳等运动,有助微循环,还可做拔罐祛湿气。偃师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偃师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开设传统中医特色治疗和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经过调整生活方式以及改善饮食等,可以从根本上使患者体质发生变化,预防疾病发生,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健康医学诊疗服务。图片:10773313357955a13cf40fb8c5f4676.jpg

专家介绍
图片:70d254cd10a7ceaa62fd3452f665eb9.jpg

贾宏全,治未病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河南省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洛阳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脉症合参,辩证入微,汲取中医大师经验,多年来运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载经方加减治疗眩晕、头痛、胸痹、咳喘、痞满、水肿等病证,价廉效宏。近年来,致力于“治未病”的中医特色干预,运用中药汤剂、膏剂、中医适宜技术,在体质调理、脏腑气血调理、睡眠调理、更年期调理,三高防治、慢性疲劳综合症、脂肪肝等亚健康状态调养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深受群众喜爱。
图片:图怪兽_dcc9004b335714a1cffb954c70a1e0da_53055.jpg

编辑:常新玲
排版:任亚丹
审核:李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