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家!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光荣凯旋
4月6日,他们千里远行,驰援上海;5月28日,他们不负重托,载誉归来!在全力守“沪”39天、顺利解除14天集中隔离观察后,2022年5月28日,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医疗队王熠鹏、王博两名勇士,载着上海市人民的深情谢意和偃医大家庭的殷殷期盼,不辱使命、光荣凯旋。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836.jpg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846.jpg

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副院长韩素慧、医务科科长武谦、检验科主任蔺瑞卿等代表偃医大家庭全体成员,专程前往迎接英雄们回家!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850.jpg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854.jpg

在上海连续奋战的39个个日日夜夜里,从阵地搭建到设备搬运,从加样提取到标本核对,从严密检测到结果上报,王熠鹏、王博两名勇士牢记“偃医人”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光辉传统,集火成炬,聚光成芒,硬是在最危险的疫情风暴中心与同事们一道携手照亮了同心守“沪”的胜利之路!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04.jpg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09.jpg

既是“战斗员”,又是“卫生员”;既是”侦察员“,也是”搬运员”......基于安全防护需要,王熠鹏、王博战斗的核酸检测方舱不允许使用空调降温设施。狭小拥挤的工作区域和严密笨拙的防护服下,防护衣使行动变的笨拙,护目镜让视物不再清晰,不仅是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闷热,就连平常看似简单的下蹲也极其困难。尤其在提取采样时,他们经常要一边忍受着长时间双手被消毒液刺激的钻心痛痒,一边忍着密不透气防护服内的汗流浃背。特别是因地方有限和防护服密封性鼓起并占据一部分空间,很多时候加样提取都是跪在地上才能完成。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17.jpg

赤诚守“沪”,绽放芳华。不用掌声、不用礼赞,防护口罩下的“最美压痕”就是送给他们的最美“军功章”。在每次进仓工作长达10多个小时的连续不间断工作中,他们不敢有任何的懈怠。他们深知,这每一个的标本背后都是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个个焦虑的家庭。他们就是这场疫情的侦察兵,困难再大,条件再艰苦,也要咬牙坚持,克难攻坚,第一时间把“侦察到的情报”准确无误地传递、上报给主管部门,为国家精准研判疫情、及早实现动态清零贡献了一己之力!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25.jpg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32.jpg

由于封控和岗位原因,王熠鹏、王博的食材不能像普通人一样随心所欲。有时简单的一顿面条,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奢望。每次完成任务后回到住处,身体就像散架、虚脱了一样,后颈椎、肩膀各种不适接踵而来。为能稍稍缓解,他们时常将热水灌进水瓶热敷,以减轻疼痛。然而,即便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大家依然积极乐观,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检验结果万无一失。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35.jpg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44.jpg

在39天紧张忙碌的援沪战斗日夜里,王熠鹏、王博与洛阳核酸检测队同事们累计完成检测176012管,约176万人次的检测,其中上报阳性257管;平均每班次6小时检测1.6万管,质量、数量均居河南8个地市检测队之首,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圆满出色完成了党和政府交付的各项核酸检测上报等支援重任!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48.jpg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52.jpg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530113955.jpg

受任于危难之际,不问归期;奉命于急困之间,向险而上。从千里援疆到再战新安,从转战渭南到同心守“沪”......一次次勇毅出征见证了偃医人的不变初心,一场场果敢逆行彰显了偃医人的无悔担当!去时,春草萌生;归时,夏日炎炎。王熠鹏、王博等洛阳援沪勇士们最“快”的速度、最“韧”的劲头、最“暖”的态度、最“拼”的作风,得到上海同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打赢大上海抗疫保卫战贡献了澎湃的“洛阳力量’。致敬所有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感谢每一位执甲逆行的白衣天使!欢迎英雄们回家!图片:1bbf318e5d09bf0018689e261ed3be2.jpg

关注偃医,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仁士1
论坛版主
2022-05-31 10:09
沙发
高度赞赏两位抗议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