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客家诞生的根源)第一人——晋朝偃师人程元谭 |(河南)李红军
偃师城北虎头山,是邙山的一脉,山脚下建有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2007年8月)。2024年入夏,这里正在展开跟客家祖根地有关的扩建活动。包括偃师本地人在内,好多人并不了解客家与偃师的血脉根源。
客家诞生的根源是衣冠南渡。衣冠南渡指的是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天灾人祸不断,皇帝领着高官、士族逃离京城洛阳,数十万汉人仓皇南下,渡江避难,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导致客家人的形成和发展。
偃师地处中原,文明、富庶,是北方内陆。如果一路向南,渡过长江,或许人生就会安稳许多。故土难离。这并非一场值得后人骄傲的历史,因为它是用背井离乡的血泪酿成的。而衣冠南渡的第一人,恰恰就是晋朝的偃师人:程元谭。
魏帝曹芳执政的正始六年(公元245年),程元谭出生于洛阳上程聚。上程聚原为春秋时程国,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偃师区府店镇周寨村附近。程元谭聪敏豁达,性情豁达,早年曾任阳谷县令,后升任广平郡(今湖北襄樊)太守。
永嘉元年,汉赵王朝的楚王刘聪攻破洛阳,程元谭丢失官职,遂即计划南渡避难。晋元帝大兴初年(公元318年)程元谭帅众南渡,在建康城被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为江阳太守(今四川泸州),后升任襄州刺史(今湖北省襄阳市)。
大兴三年(公元320年),程元谭凭借镇东军谋、襄州刺史身份,来到江南新安郡(徽州),担任新安太守。在任职太守初期,战乱导致流民涌入新安,加上洪灾、旱灾叠加,大量流民、灾民滞留在地狭人稠的新安郡一带。
程元谭秉持勤政为民之心,以卓越的才智整治吏治,散发二千余石粮食,赈济灾民,并且组织民众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垦荒种粮,发展生产。程元谭关爱百姓,教民孝敬,举贤任能,新安由此大治,人人安居,万众称颂。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程元谭任期已满,百姓恋恋不舍,拦道挽留。晋元帝遂下诏予以褒扬,并留以继任,直至死于任上,享年八十一岁。晋元帝得知程元谭去世,悲悼不已,为之恸哭。
身为衣冠南渡第一人,程元谭逃避的是现实,直面的也是现实,当然,此现实非彼现实,他直面的此现实,有着更卓绝的开拓和建设意义。从故乡偃师到异乡客家,程元谭带去了淳朴的家风和情怀,为客家先民开辟了一方崭新天地!
2024.07.26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