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胡同——来自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六尺巷”
南山那个人
南山那个人 11101 8
热门 拍客新闻眼 2018-07-04 18:02

图片:7415074_201504191548340743.jpg

图片:769099644639242392.jpg

        居家过日子,免不了要与左邻右舍打交道,有时还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引起矛盾,如果双方各执一端,争强斗气,就容易激化矛盾;如果一方度量大一点,眼光远一点,就可以化解矛盾,使邻里关系更加融洽。

  这里给大家说一说“六尺巷”的典故。

[p]

六尺巷是桐城古城的旅游景点,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到安徽桐城去的游客,参观六尺巷是必备项目。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而来。[/p]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南山那个人 论坛版主 2018-07-04 18:04 沙发

图片:7415074_201504191551490290.jpg

图片:7415074_201504191559350243.jpg

  在故事中,人们都在称颂张英大学士的高尚品格,“懿德流芳”是给他的最高褒奖。后人们不管是出于纪念还是旅游的目的,将这个古老的故事镌刻在屏风上。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流传。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典故,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

2008年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来桐城视察,在与讲解员谈到即将视察的六尺巷时,副总理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

2006年11月21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欣然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他说,六尺巷里曾诞生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

南山那个人 论坛版主 2018-07-04 18:08 板凳

图片:343657208308350794.jpg




图片:6746692900470483.jpg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的典故,在如今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谐谦让美德的见证。
     近日,在大口镇的大口村,我们见到了现实版的三尺巷。据村中八十岁的秦老先生介绍说:这条巷子叫秦家胡同,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条巷子有六十余米长。
南山那个人 论坛版主 2018-07-04 18:09 地板

图片:26581534388606730.jpg



图片:225722143953312668.jpg



当初修建的时候,相邻的三家各做出让步,留出一条巷子,方便里面的住户出行。
实践证明,在解放初期,这条巷子对抵御外来入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山那个人 论坛版主 2018-07-04 18:17 4楼

图片:308034707789977832.jpg




图片:815061229700005118.jpg


        现在农村盖个房子,邻里之间矛盾时常发生,多少邻里从此成路人,这个现实的例子的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再次以张英的诗给大家提个醒: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电脑工程师 童生 2018-07-04 21:33 5楼
邻里守望,和睦共处,谦让有加,挺好。
仁士1 论坛版主 2018-07-06 09:21 6楼
值得发扬的‘六尺巷’精神!
ypfzj123456 举人 2018-07-06 09:34 7楼
浩海小舟 超级版主 2018-07-06 14:13 8楼
发扬传统美德,建设美丽乡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