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偃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忆古亳大地的革命风云
元尖坡
元尖坡 189182 66
精华热门加亮 拍客新闻眼 2019-06-12 00:59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偃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忆古亳大地的革命风云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共产党偃师历史大事记》,中共偃师市委党史办公室编)

 偃师素有夏商古都、玄奘故里、 丝路起点、客家祖地之美誉,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不要忘记,在并不遥远的90多年前,这片土地就开启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曾被称为“红偃师”“小延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近日偶翻《中国共产党偃师历史大事记》一书,一幕幕可歌可泣事件、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如电影般将人带回到烽火连天的岁月,让人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偃师,没有红偃师就没有新生活。
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本土红色记忆,心中更会增添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力,这是激励我们珍惜当下、审视航向、激励前行的最深沉力量。尤其是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时,不能忘却历史、不能精神虚无,需要更多的青少年和儿童感知家乡火热的红色历史,走进丰富的红色遗迹,感知红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加挖掘和宣传,让沉睡的历史遗迹活起来。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偃师人,在匆忙喧嚣中少一些个性和浮躁之气,多一些家国情怀,保持至真至朴的浩然正气、保持一份仰望星空的宁静清醒,偃师这片热土将会更加富有魅力、偃师发展的希望将如火炬更加灿烂,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最早的党员张之朴1925年,山化乡牙庄村张之村由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汪泽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豫西军委书记,后又担任中共河南省军委书记。(注:1926年8月,中共豫陕区执委分别改建为中共豫区执委和陕甘区执委)
李兰谷在上海同济大学入党1927年,大口乡肖村李兰谷在上海同济大学上学,由同学吕富华、袁效之介绍入党。1938年春至1939年5月,李兰谷任国民党偃师县第一区区长,为中共党组织做了不少工作。1943春到叶县,经叛徒武宪周办理自首手续。
中国共产党在偃师最早建立的组织:1932年8月,以吴邃之为首,在偃师中学成立了“中共偃师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偃师工委”。吴邃之任书记,韩达生、朱少白为委员。
偃师的第一批共产党员
1936年10月,楚明到洛阳检查地下党工作时,吴邃之向楚明汇报了他在偃师中学开展党的活动和成立“民族解放同盟”的情况后,楚明拿着吴的介绍信到偃中通过“民族解放同盟”刘福德等,发展了刘福德、武宪周、曹文若、杨春融和崔金木、戴金豹、崔天顺、崔石寨为中共党员。发展后,没有建立什么组织,明确由武宪周、刘福德、曹文若三人负责。分工:武宪周负责全面工作,刘福德负责偃中,曹文若在崔河。崔河村农民党员由崔天顺负责。同年底,刘福德在偃中又发展王浮生、段黎明、李梦周、郭鸿生、朱丙寅、张金亮、张清儒、韦光学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偃师县委员会成立:1937年4月成立,书记郭晓棠,组织部长武宪周、宣传部长刘福德、委员陈秀琴、曹文若。创办地下党革命刊物《突击》,由乔华堂具体负责,半月一期,该刊于1939年秋停办。
偃师最早的农村党支部1937年麦收后,中共申阳党支部成立。刘伯鑫指定刘牛为支部书记,组织委员齐北方、武装委员杨喜山,支部有党员6人。申阳党支部从成立坚持到1948年偃师解放,在各项工作中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师党组织大发展时期1937年下半年,偃师中学师生中的党员达三四十人。教师、学生分别建立支部,教师支部先由郭晓棠、后由李李再生负责,学生支部由郭鸿生、李梦周、王浮生负责。至1938年5月,全县已有党员800余人(其中农民党员500余人)、党支部50多个。高龙、肖村、缑氏、夹沟等大的村镇,每村都有3到5个基层党支部(包括农民、妇女、学校、剧团)。全县学校的领导权都由中共党组织掌握。肖村、官庄、高龙等学校的校长、教职员工,多数是地下党员。
偃师的第一个区委1937年10月中旬,中共第一个区委(三区)在高龙成立,书记赵天锡,委员张如意、邵曼冰。区委轄高龙小学、大屯小学、大口小学三个支部。
建立中共偃师中心县委1938年9月,中共豫西特委决定成立中共偃师中心县委,辖偃师、巩县、登封三县,陈耳东任书记,张如意任组织部长,邵曼冰任宣传部长。
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一批共产党员撤离偃师1939年冬,国民党在豫西洛阳所属各县推行排共、溶共、限共的反动政策,猖狂向革命人民和共产党发动进攻。他们在政治上进一步实施一党独裁,复兴社、CC派和军统特务活动猖獗,残酷镇压抗日军民,在组织上撤销县乡政权中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的职务,镇压县乡中小学的抗日救亡活动,解聘进步教职员工,大肆逮捕进步人士,白色恐怖愈加严重。县委分成两批撤离党员,对留下坚持斗争的党员进行多次组织整顿并完全转入秘密活动。至1940年10月,全县党员约一百七八十人。
偃师沦陷1944年4月,日寇侵占豫西,国民党军不战溃。5月13日,偃师沦陷。槐庙人和廷壁组织维持会,充当第一任日伪县长。

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豫西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权):1944年10月22日,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西管茅胡家祠堂成立,同日在宋村和口孜召开成立大会。(大口肖村人)李煦任县长,刘石安任政委。宣布了五条施政纲领:1、取消国民党反动政权;2、成立抗日民主政府;3、成立村政权;4、宣传实行五项抗日公约;5、各村建立民兵自卫队。
刘丙和叛变,区长李凤梧等11名革命干部被捕:1945年8月23日,洛南区干队长刘丙和(原任国民党洛南乡中队长,大土匪)叛变,将洛南区区长李凤梧、工作队长郭安福等11名革命干部逮捕,送给国民党县长朱寿山。朱寿山为了向其主子邀功,又将李凤梧等转送国民党洛阳专署监狱。1946年2月5日,李凤梧等11名革命干部被投入洛阳专署后院井内暗杀。
偃师的三次解放

第一次解放1947年10月,陈(赓)谢(富治)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后,进行伏牛山东麓战役。10月10日,该兵团一部突袭洛阳西郊,钳击七里河,全歼国民党青年军三个连,另一部分攻入洛阳西工及西关。在外线作战中,陈谢兵团四纵十三旅11日攻入偃师,偃师第一次解放,县城及洛河北岸被解放军占领。第二天在窑头等地开仓放粮,当夜解放军撤走。
第二次解放1948年3月8日,华东野战陈(士榘)唐(亮)兵团和中原解放军陈(赓)谢(富治)兵团各一部,发起洛阳战役。当日,陈谢大军第二次解放偃师。激战七昼夜,14日,首次解放洛阳,死敌19500人。为集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我军将洛阳战役中缴获的物资搬运完毕,将敌人工事彻底破坏后,17日主动撤出洛阳、偃师一带。18日敌再占洛阳、偃师等地。
第三次解放1948年4月6日,豫陕鄂地方武装第三次解放偃师,当天成立了由太岳五专署专员贺崇升兼任县长的偃师县民主县政府,下设秘书室、战教科、文教科、军话局。至年底,又陆续成立了邮电局、工商局、财粮科、公安局、司法局、民政科、支前科等政府职能部门。县政府成立后,建立了9个区(到9月并为6个区)。5月5日,在登封县大葡萄峪后山上,活捉国民党偃师县长席拂尘、科长楚向树,歼灭了其带领的地方团队。至此,偃师县的国民党县乡政权被彻底摧毁。

(这些文字是看书逐字敲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续)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66条回应 只看楼主 最新
仁士1 论坛版主 2020-10-21 11:17 沙发
作为偃师人,应多了解偃师的今与惜!
爱偃师 贵宾 2020-10-20 21:10 板凳
元尖坡:                    偃师抗美援朝纪略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之后,为制止和粉碎美帝国主义侵略阴谋,妄图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又一辉煌胜利。
   偃师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
回到原帖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了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该片从10月18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黄金时段播出,每天2集。
历时几个月时间,这部纪录片中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据悉关于我市抗美援朝英雄任西和的相关事迹将在《万众一心》播出。
元尖坡 秀才 2020-02-01 10:15 地板
                    偃师抗美援朝纪略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战争之后,为制止和粉碎美帝国主义侵略阴谋,妄图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又一辉煌胜利。
   偃师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全力以赴,发动群众,参军捐献,拥军优属,支援前线,取得了巨大成绩。1950年10月26日,县委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议由李康政委(书记)主持,宣传部长李先平传达中央、省委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李康政委作了以抗美援朝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报告,具体要求:以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击美国侵略者。同年11月6日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抗美援朝分会,李先平任主任,各区相应成立抗美援朝支会,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方式,对全县业余剧团、秧歌队、曲艺队、黑板组、土广播组、民校学员等宣传人员进行了广泛培训。
   宣传形式主要是:第一,根据本县实例印发宣传材料28种共7万多份,揭露美、日、蒋在偃师犯下的滔天罪行。县委组织10万余人开展1951年“五一节”大示威,以杨村河滩为中心设立五个会议点,深入宣传抗美援朝。第二,28个业余剧团在两年中(1951—1952)共演出2240多场。如一中师生排演的《彩虹万里》、槐小师生业余剧团排演的《白毛女》《赤叶河》、窑头业余剧团排演的《送夫参军》、顾县乡业余剧团排演的《姐妹参军》等,效果很好。第三,全县办黑板报600多块,两年出版7.2万多期。这在当时是识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不识字的人每天也要去黑板处问问有什么新闻?战争进行的怎么样。第四,全县组织土广播750多个,每晚出现在村头、街中或窑顶的广播台上,把新闻动态、上级文件等以宏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筒达到群众耳朵里,群众把广播组的同志称为“活报纸”,有的听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开展讨论,成为教育群众、鼓动群众、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由于宣传和思想工作做的深入细致,全县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母送儿、师生投笔从戎的感人场面。顾县乡高旺老先生积极送儿参军,并编了一首顺口溜:“盘古开天到如今,毛泽东领俺闹翻身,美帝发动侵朝战,要送我儿去参军,打击美国侵略者,保卫祖国美名存。”高西贤年龄小,但母亲3次送他到兵站报名,终于戴上大红花。参军人员由乡到区、由区往县送的时候,个个身披红彩绸、胸戴大红花,骑高头大马,由区乡领导牵马,敲锣打鼓欢送,鼓乐鞭炮齐鸣,沿街工商界摆放贺桌敬酒饯行,真是荣耀非凡。同时,大力宣传落实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和拥军优属政策,解除家属后顾之忧。群众说:“共产党说话算数,真正做到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全村光荣。”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 不少人立了战功,如二级英雄、一等功臣任西和,一等功臣闫天保,三等功臣李海云和高进斗等。在捐献运动中,全县人民捐献飞机一架,折款(旧币)24亿元。

   中国人民志愿军“顾县排”:在青壮年报名参军过程中,当时偃师新兵一个营,顾县村就占一个排,是全县参军人数最多的村庄之一,被誉为“顾县排”。“顾县排”战士后被编入三个部队,不管是打坑道、修工事、练兵打仗,都表现得很好,在反细菌战中还演出过自编的活报剧,受到首长好评。在1953年6月12日十字架山反击战中,被编入67军200师600团机枪连的范根堆、张鸿钧和同志们一起,运用八二炮与美军炮七师对峙,命中率高,给敌以重创,受到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任治有只身冲进敌堡,两颗手雷一举消灭13个敌人,活捉7个俘虏,被国防部授予“二等功臣”称号,县人民政府赠给“人民功臣”匾额。“顾县排”26名战士中,任西和、张天祥、高中汉、杨书友、高沐、高老虎等6人牺牲;另有6人负伤,包括二等甲级残废张宗彪,三等甲级残废肖水报、张存周、高云才、胡俊铎、林江发。志愿军还培养了21名共产党员和一批干部,包括团级干部任平天、王书茂和连级干部范根堆、耿保玉、耿学掌。光荣复员的同志转业到地方后,也都在不同岗位上继续为人民作贡献。

 任西和烈士纪念碑碑文——
   西和同志,偃师县五区顾县乡人,家庭中农成份。解放后,和广大农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翻身,西和同志的政治觉悟因而大大提高。
   一九五0年六月二十五日,美帝发动了罪恶的侵朝战争,企图占领朝鲜,侵略中国。我全国人民立即展开了热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组织英勇的志愿军,进入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击以美帝为首的侵略军队。为了保卫朝鲜的自由独立,保卫祖国的安全与幸福,保卫亚洲与世界的持久和平,西和同志于一九五一年五月自动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西和同志参军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更加提高。在练兵中积极带头,苦学苦练,被评为全军的学习模范。在入朝行军和文化学习中,又因积极帮助同志,二次被评为模范。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五三年六月中旬,在我军反击十字架山的战斗中,西和同志更表现了祖国人民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留下了光辉榜样。在战斗开始之前,西和同志向全排表示:“为祖国和人民争光的时候到了,我是共产党员,保证完成任务!”激烈的战斗开始以后,西和同志抬着重机枪,同战友们一道向敌人进行猛烈的冲击。突然,一发炮弹把机枪枪架打坏,西和同志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肩膀代替枪架,扛起了火热的重机枪身,重新向敌人展开了猛烈的扫射,压住了敌人的火力,我们部队就立即勇猛地冲了上去。这时,枪身更热,但西和同志说:“这是考验无产阶级硬骨头的时候,有一口气,就要保证掩护我们的部队打上去!”他的模范行动鼓舞了全班战士,对敌人展开了更猛烈的冲锋。后来,西和同志受了重伤,上级让他下去休息,但他坚决地说:“不能失掉战机,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样,他一直坚持到我们部队全部占领敌人阵地,取得了完全胜利。但西和同志因受伤过重,流血过多,医治无效,光荣地为祖国人民牺牲了。临牺牲前,还鼓励他的战友,英勇战斗,为祖国争光。
   任西和同志的光荣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是祖国人民的光荣,也是他家庭的光荣。任西和同志不愧为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英勇的儿子。任西和同志永垂不朽!
  (备注:任西和,顾县村任家拐人;碑文撰稿人吴迅:时任县直机关干部文化学校教员)
元尖坡 秀才 2020-01-31 19:46 4楼

                  偃师三支土匪的可耻下场

  一、刘厚甫的反攻倒算暴行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豫西先遣支队离偃南下,国民党部队进占偃师,县长朱寿山任命府店地区地主恶霸、政治土匪刘厚甫任缑山乡乡长,于是疯狂进行报复。1945年9月至12月,在府店召堤寺修建乡公所围墙,四角筑炮楼四个、射击孔32个,私设监狱一所,搜捕和残害抗日民主政府干部、南下军干家属及革命群众,制造反攻倒算事件250多起。
  9月11日,刘厚甫召集副乡长马季和、地主恶霸王春水、乡队副杜跃甫、王八和滑城河日伪乡长陈子英秘谋,集中乡公所反动武装,到处搜捕我地下党基层干部和南下军干家属,逮捕了屯寨村农会主席赵厚、庙前村农会主席郭石钻、滑城河村农会主席李彦龙、府店村武卫会主任马维喜,在伪乡公所内,把四位干部吊在树上、梁上,用棍子打,用铁锨烙,向鼻子灌辣椒水,用尽酷刑,打得死去活来,又用冷水浇醒,让他们招供,承认自己是“共产党的坐地探子”,经过几天灭绝人性的摧残,四个始终坚贞不屈。9月15日凌晨,刘厚甫派人将马维喜等四人五花大绑,嘴塞棉花,活埋于府店召堤寺东北的干河内。
  9月26日,刘厚甫得知登封县少林抗日区长和彦隐藏在参驾店亲友家中,随带领20多名骨干乡丁逮捕了和彦。刘厚甫将和彦吊在参驾店西门外庙门上,打得惨不忍睹,后命令杜跃甫将和彦枪杀于参驾店西的沟沿旁。9月27日,东薛村地主恶霸王合存,到乡公所向刘厚甫告密,说本村农会主席王凤藏在家。刘厚甫当即派杜跃甫等十余人,到东薛村将王凤及其子王会抓捕,押送至岗坡岭将二人打死。9月29日,桑沟村保长王申伙同刘厚甫将桑沟村农会主席王才玉抓获,当夜用绳子将其勒死,投入桑沟村东沟水井内。10月15日,刘府甫派李稳柱、王八等人将缑氏布村农会文书郭书抓获,押解到乔家窑西河沟活埋。
  刘厚甫的堂弟刘虎臣、刘森在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因交公粮和倒地与本村农会会员赵德尚发生争吵,刘家兄弟怀恨在心,仗其堂兄刘府甫权势,10月24日将赵德尚骗往乡公所,刘虎臣在行至半途时将赵德尚打死在府店北沟。
  刘村刘富生,曾任抗日民主政府伊水区区长,1945年8月随皮、除支队南下。刘厚甫大搞株连政策,于9月25日派乡丁李稳柱、曹戌己等人将刘家财产全部抢光,四间瓦房全部扒毁,致使刘家家属无以为生,只得四处流浪。
  10月20日,将寨孜村当过八路军的李应五逮捕。李家变卖家产,给刘厚甫送去三个金戒指,李才被放回。同日,将韦窑随军南下的韦学之父韦金皎抓往乡公所,韦家家穷只好将唯一的大黄牛送给刘家使用。10月中旬,用讹骗方法让抗日军人家属给乡公所交款25万元,买中正式步枪三支。1945年11月,乡公所在各村讹诈小麦三万斤,存入刘厚甫家粮行,后来刘厚甫让县长朱寿山开了一张假收据,这三万斤小麦被刘厚甫攫为己有。
  1948年4月偃师第三次解放后,刘厚甫率乡中队逃窜到偃师、登封结合部,被打散后只身逃往郑州。全国解放后又潜逃至陕、甘、青一带。1958年5被我公安机关抓获,后被枪毙于府店东薛村。

  二、李文魁
  李文魁,庞村军屯村人。抗日战争后期,此人横行乡里,杀人不眨眼,成了洛阳东南、偃师西南坡的一只虎,人们一提起李文魁,就不寒而栗,谈虎色变。
  1940年前后,李文魁在东庞村李蓬仙开设的义合花布粮行当学徒时,不安本分,流氓成性。1942年,他骗走了该店伙计杨东云的自行车带着老婆逃到陕西,卖了妻子和车子,回来挥霍一空。适逢河南大旱,赤地千里,土匪横行,他羡慕土匪不劳而获,决定入伙。李文魁家本来是土匪窝子,其父在姬家桥开了个小饭店,李文魁就伙同其兄李进魁、弟李振魁,每天隐蔽在村北大冢旁杀人越货,截取东西大路上行人财物。李文魁嗜杀成性,对手下喽啰也不放过,因手下一个李村青年触怒了他,被拉到军屯村西寨外枪毙,只是由于执行者同情才免于一死。
  日寇入侵中原,国民党军队溃逃,有一支三十多人的败兵经过此地,被李文魁兄弟率领十余人截获,强拉入伙。从此,他的飞行羽毛渐丰,独霸一方。除了强迫本村各户向他交粮、每三户买一支枪外,还强令附近村庄送粮送枪,违者轻则施以酷刑,重则满门抄斩。1944年,他探听到二十里外的偏桥村一家有元宝,便率人马去抢;知道水牛沟一家钱财,便率人去抢。其罪恶行径遭到彭店寨共产党员王仲伟领导的游击队打击,其族叔李寅秋在作恶中被击毙。后来还是当年被他绑去枪毙而被别人放走的李村青年在外地揭发了李文魁的潜逃所在,李文魁终被抓获,被人民政府依法处决。

  三、活捉土匪刘庆林
  刘庆林,1926年生于偃师杜楼村,其父亲刘育平平时玩土枪,喜欢到坡上打些飞禽走兽。刘庆林从小厌学,辍学后跟随其父玩枪。1943年,刘庆林给联保主任刘宗向当护兵,1944年又给日伪乡长马四如当护兵。1945年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忙于打内战,刘庆林乘机拉了百余人横行洛河两岸和邙岭上下,结伙打孽,四处抢劫,强夺人妻,奸淫妇女,仅在杜楼村就强奸妇女十余人,打死七条人命,其心狠手辣,穷凶极恶,是偃师北半部民愤极大的土匪头子。
  1948年偃师解放后,二区政府将杜楼村确定为剿匪反霸的重点,特派一个武装工作组进驻。在其他土匪被抓获后,唯有刘庆林潜逃在外。为此,二区政府在县大队武装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果断出击、速战速决,动员全区民兵一举生擒刘庆林。大致情况是这样的:1951年,在得到刘庆林回家的线索后,二区政委赵世杰一边请求县里派武装大队支援,一边下达紧急通知(当时条件下是由区工作队员跑步通知各村民兵),370多名民兵和20多名驻队脱产干部迅速集结完毕,在区武装部长史法升带领下包围后杜楼,由民兵队长田连印带领一批骨干和香峪民兵负责主攻任务,以刘庆林居住的后杜楼北街为重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在刘庆林空宅隔壁的刘五森家二门外磨房处,形成四方围攻之势,刘庆林开枪、准备拉弦扔手榴弹的紧急关头,被身后民兵一拥而上制服在地。事后,从刘庆林家床下搜出毒品一袋,在本村其岳父马太家起获日本新三八枪一支。同年冬天,二区政府在杜楼召开万人大会,镇压反革命分子,同时处决的有土匪头子刘庆林、惯匪刘双太、汉奸刘卓、国民党县参议员余省三、伪县长宋泰山等五人,消灭了这批反动骨干,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元尖坡 秀才 2020-01-31 14:33 5楼
                 1948年偃师军政秋季攻势

  1948年4月,偃师解放。当时,敌情严重,情况复杂。从全国形势看,解放军刚刚转入战略进攻。洛阳及周边各县虽然获得解放,但开封、郑州等中原大城市尚处于蒋占区,中原解放区处于国民党西、东、南三面包围之中。从县内看,县政府面临三种敌对形势威胁:一是国民党潜伏特务,伪县、区、乡政权人员和地主阶段当权派伺机破坏,妄图变天;二是与国民党地方当权派有密切联系的社会流氓、匪霸活动猖狂。他们成股活动,或暗杀基建干部,或路截商旅或入户抢劫;三是受国民党特务、地主阶级当权派的蛊惑,诸如一贯道、红枪会等反动会道门蠢蠢欲动。据有关部门摸底,1948年偃师全境内有国民党特务99人、国民党军政人员735人、 反动会道门骨干137人,受其蒙骗和胁迫的会众达8000余人。更由于大多数群众对民主政府缺乏 了解,不敢大胆靠近政府,这样就增加了县政府工作上的困难和复杂性。再加上地方武装尚未壮大,因此新生的人民政权处境极为艰难。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县政府进行了冷静分析,于不利因素看到了有利条件:首先,偃师处于晋冀鲁豫、豫陕鄂、中原三大解放区之中,又有解放军强大的力量作后盾,大局是稳定的;其次,偃师是党的活动开展较早的地区,有“红偃师”之称,党在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第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皮徐支队在偃师南部建立过根据地,群众基础好,有干部来源。
  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县政府将清剿匪顽、特务分子作为当年工作重点,在6月份确定的1948年政府工作总方针是“扶持工商业,恢复经济,迅速巩固、扩大武装,调整组织,改造区村政权,肃清蒋币,积极清剿匪顽和特务分子,安定社会基础”。并依据中共豫西一地委、豫西一分区党委指示,制定了对匪顽和特务分子、反动会道门的政策:(1)对土匪政策:对匪首、惯匪,而又为群众痛恨者,镇压之;对一般的政治上争取,瓦解为主,对持有政治目的者,则坚决消灭之;土匪悔过自新后,应同其他人民一样,享有应有的权利。(2)对国民党特务,凡有政治目的、有组织进行破坏的,坚决镇压。(3)对国民党、旧政府人员,只要不反对共产党和民主政府,就要尽量争取,特别是蒋方过来的,向政府登记、悔过,取保后可宽大处理。否则,坚决镇压。(4)对反动会道门政策:反动会道门是封建迷信组织,带有一定的群众性,处理要特别慎重。要揭穿其阴谋,孤立上层分子,打击首要分子,争取下层群众,分化瓦解之。当群众没有觉悟、没有认识到他们的上层分子真实面目时,对群众态度要注意,对其上层分子不要轻易处理;等群众觉悟了,彻底认识了,对其上层分子则给予严厉打击。
  1948年9月,偃师县政府对国民党特务、匪顽和反动会道门发起了军政秋季攻势。在“放手地有领导地大规模充分发动群众、彻底反霸清匪”方针的指引下,从政治攻势和武装清剿着手,在全县三分之二的村庄向特务、匪顽和反动会道门发起了进攻。
  在政治攻势方面,总的做法是扎根串连,发动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对匪顽和特务进行登记,做瓦解争取工作。一是在宣传方面,大张旗鼓宣传解放军在在和战场取得军事胜利的消息,宣传后方工作政绩和剿匪反霸战绩,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二是在登记方面,责令国民党地方军政人员和返乡蒋方人员向民主政府登记自首、悔过自新,重要人员需要取保悔过。政治攻势开始后,县政府派出工作队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建立农会,进行剿匪反霸斗争,提出“恶霸不打倒,翻身翻不好”的口号。经过宣传发动和争取,秋季攻势中共登记土匪和蒋伪人员近六百人、反动会道门骨干250余人,交出各种枪枝93支,电话机1部。对一些罪大恶极的匪霸如王万仓、孙老黑、胡文蔚等先后逮捕处决。三是在武装清剿方面,县政府调动所掌握的武装,除独立团一部分整训外,其余均投入剿匪,县公安局一个侦察班也配合独立团开展清剿,取得显著成绩。在水泉口、夹河滩、丁门口一带各歼灭三股土匪,破获国民党陆军指挥部豫西潜伏组要案1件,捕获特务5人,缴获电台1部、秘码3本。在历次清剿中缴获长短枪180支、子弹1600余发等。
  1948年军政秋季攻势在建国前后整个反匪反霸斗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特务、匪顽、反动会道门,对蒋伪人员起到了瓦解作用。其次,全县土匪受打击后虽未彻底绝迹,但是已由成股变为分散,由公开变为秘密活动,其活动区域也转到县、区结合部,且大部分已是经济土匪,社会秩序日趋安定。第三,秋季攻势后,随着解放在前方作战的胜利,开封、郑州等大城市的解放,部分群众害怕变天的思想消除了,敢讲真话了,敢于向新生的民主政府报告敌特坏分子的言行了。总之,这次秋季攻势对巩固新生政权、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元尖坡 秀才 2020-01-30 00:26 6楼
  医院的名字始终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偃师市人民医院在我市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上网查了一遍,始终没有查到有关偃师市人民医院的“前世”介绍,特意从其前身“偃师县卫生院”院长杨长海的回忆中择录供感兴趣的网友回味(为方便阅读,有所简化和改动),从中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发展,感受人民健康福祉的来之不易。

                 偃师人民医院成立始末

  农村土地改革结束后,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政治上翻了身,生活初步得到改善,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创伤有待治疗,广大农村年年有疫情,人民身体健康仍然威胁。为彻底改变缺医少药的状况,县长巨和勤、政委苏明都非常重视卫生机构建设,并于1951年下半年建立卫生科;后经请示省、地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于1951年10月由省卫生厅调拨价值一千元的药品及医疗器械,在新城村一处四合头院(土改时没收地主齐小庆)作为院址,后面为一孔窑洞,两对面厦房六间,临街三间大屋。
  资金和房屋有了,但医疗人员却是一大难题,县长巨和勤指示: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这一政策同样适用于社会上闲散医务人员,就要求县政府卫生科坚持人数宜少不宜多、质量宜精不宜滥的原则,从这些人中选拔。首先选用了5人:即赵西庚(县政府吸收的中医,府店新寨村人);胡泽沛,西医(老城天主教退出来的开业医生);乔本初,司药(缑氏人,从国民党军中下来的军医),刘志超,护理兼妇幼保健工作(女,解放后曾在洛阳军分区卫生所工作);郑子勋,会计兼收费员(从花纱布公司即纺织品公司抽调)。五人中暂时指定赵西庚为负责人。县政府又购置办公生活用品并粉刷房屋院子,请著名老中医张寿芝先生书写了“偃师县卫生院”六个大字的院牌。10底正式开业应诊,当日接诊患者70余人。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卫生院属综合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集医疗、防疫、保健为一体。截至1952年底,县卫生院人员增至17人。院内分设医疗预防股、防疫保健股、总务股。医疗预防股又分为内、外、妇产等科室,负责临床医疗工作;防疫保健股负责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工作,总务股负责财务、后勤等工作。至1953年杨长海任县卫生院院长时,医护及其他工作人员已达40余人。按照中央提出的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面向工农兵、卫生运动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原则,凡吸收进来的医护人员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从原来只能治疗一般常见病发展到可以作下腹部手术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在防疫保健方面,通过群防群治,彻底消灭了天花病的流行,并有效控制了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猩红热等流行病。1957年秋,乙型脑炎在我县流行,卫生院二十多张病床几乎收治的全是乙脑病人。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县卫生院以中医为主,组织了乙脑防治小组,以中医为主,组织了乙脑防治小组,采用中药白虎汤、安宫牛黄丸、至雪丹、至宝丹等名贵药物治疗,不但无一人例死亡,且无一例留有后遗症。至1958年,全县又基本消灭了黑热病(小儿肚内有痞块)。在妇幼保健工作上,以举办短期培训班形式,培养了数百名新法接生员,基本消灭了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
  随着工作量越来越大,除原有院址外,县财政又投资在槐庙寨内(今建筑公司北院)建平房13间作为病房;1954年,门诊部从新城村齐小庆院迁至民主路医药公司对门处(原派出所);1956年,在槐新路(今城关医院)建平房20余间,又将病房迁移至此;1959年,门诊部从民主路迁至槐新路(今城关供销社院内);1961年,地区小麦专科学校停办,门诊部、病房统一迁入现在的院内(原为小麦专科学校校址)。
  1958年秋,为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将县卫生院分为县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三个机构。1993年,偃师撤县设市,县人民医院遂更名为市人民医院。
和谐平安 举人 2020-01-14 10:21 7楼
应该纪念为偃师解放作贡献的革命先驱们。
元尖坡 秀才 2020-01-13 21:34 8楼
                   五、云天长虹

  日伪势力对游击队的壮大极为震动和恐惧,便加紧对段庚寅的情报刺探、暗杀、策反活动。他们利用段庚寅的结拜兄弟贾世勋出任伪军县独立团团长的关系,多次拉拢段庚寅出任伪德高乡乡长,遭到段庚寅严词拒绝。日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方面密谋让贾世勋向段庚寅传递一些半真半假的军事情报,取得段的信任;另一方面派出小股骑兵在段庚寅控制区域周围村庄骚扰,制造围歼游击队的舆论,引诱段庚寅离开基地,进而围而歼之。8月17日,贾世勋亲自到苗湾首富肖德路家铁货店内,秘密约见段庚寅,面授机宜,劝段庚寅到巩县暂避。不久,贾世勋又派人送来情报,说是日军将于8月24日晚上,从北、西、南三面向段湾集结,准备血洗段湾。段庚寅接信后,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参谋长高云峰建议:“不能向东,应该向南。南边咱们地理熟悉,打起仗来有利。或者向西走,到龙门附近友军向靠拢,再图后路。”但段庚寅偏信盟弟贾世勋的话,决意到巩县与另一游击司令李铎甫会合,并派联络官石松斋到巩县鲁庄与李铎甫取得了联系。
  8月24日下午,段庚寅将部队集合到段湾村南寨,携带轻机枪37挺、迫击炮3门,千余人浩浩荡荡向南至化寨,折而向东,经太子冢,向巩县罗彦庄进发。关于行军路线,参谋长高云峰提出兵分三路,以防不测;而段庚寅认为有千余人,不用担心。行军途中,段子厚和段庚寅的私人参谋任书美带领十余乡丁乘乱逃跑。
  与此同时,日军在掌握了段庚寅的撤退意图后,立即展开作战部署,确定罗彦庄为伏击重点。这个村子位于偃师、巩县结合部姚凹东沟东侧,南、北、西三面环沟,只有村东是一片开阔空地,日军在此地设置伏击圈。25日凌晨3时许,队伍行至偃登公路西侧,前哨报告,发现公路上有小股日军骑兵自北向南运动。段庚寅命令队员就地卧倒,准备战斗。原来这是日军又一诡计:他们意识到若让游击队顺利通过公路,到达罗彦庄为时尚早,天色不明,视野不清,不利于作战,有意派出小股部队骚扰。约半个小时后,前哨报告:公路左右平静无事,段庚寅命令继续前进,进入伏击圈。
  日伪参战的有洛、偃、巩日军的三个中队200余人,由赤田指挥;伪军包括贾世勋的县独立团600余人,警察队长刘应兆所部和中山乡乡长高清山、首阳乡乡长张子厚带领的乡丁200余人,待段庚寅全部人马进入伏击圈,敌军立即合围,封锁退路。段庚寅先头部队尚未站稳,前哨急报,村东发现日军在两侧运动,段庚寅意识到中了埋伏,立即命令准备战斗;接着第二次急报,称村北也发现不少日军。话没落点,听到一声清脆的枪响,紧接着四面枪炮声大作,段庚寅此时始知中计,破口大骂贾世勋狼心狗肺出卖朋友,急忙组织突围。冲出包围圈不到一里,发现夫人任凤还在村里,又组织队伍返回村里,但未找到任凤。二次突围时,敌人火力密集,游击队员接连倒下,段庚寅拔出手枪喊:“弟兄们,一起上,我段庚寅今年二十八,再过二十八年还是一条好汉,冲啊!”经过三小时激战,终因地形不利,敌人严密包围,火力猛烈,游击队损失惨重,段庚寅两根肋骨露出体外,他撕掉衣袖缠住伤口,夺过轻机枪发起冲锋均被火力压了回去。为救附近被围的队员,他第三次发起冲锋时,不幸在敌军炮火之下壮烈殉国。据不完全统计:游击队正副司令和队员160余人阵亡,280多人被俘后送到日本北海道做苦工;500多人逃出包围圈,其中20多人被顾县白云岭所设岗卡捉住枪毙,大部分绕道返乡,有不少因伤病而死。
  虽然游击队在日寇和汉奸的阴谋暗算下失败了,日寇暂时得势,但段湾和偃师人民的抗日烈火没有被扑灭。这年中秋节,皮定钧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到达偃师,抗日的烈火燃烧得更旺了。(完)
元尖坡 秀才 2020-01-12 10:28 9楼
                    三、刚柔相济

  为适应队伍扩大的需要,段庚寅整顿游击队建制,总名定为“挺进抗日游击队”,自任司令,委任段治安、王都为副司令,高云峰为参谋长,李永祥、段景略为军事教官,石松斋、周同为情报联络官,郑应甫、任中秋为特务长。部队按大队、中队、分队整编,姬中信为大队长、中队长为段中央、姬天相、李云台、赵丙仁、任中夏、孙水永等人,分队长有姬转、张洪道、姬鲜等人,后来发展到三个大队、共千余人。
  游击队的供养大部分由苗湾村肖德路、段湾段海仙和段景夏、大屯村刘创和南坡几户财主负担。段庚寅向他们晓以抗日救国大义,并且保证维持地方治安,财主们只好忍痛支持,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起初,队伍路过哪村,就向哪村群众派饭。一次,段庚寅发现一名队员私捉群众一只鸡子,他命令将鸡放掉,然后集合队伍,狠狠批评了违纪队员。自此,他要求各队建立炊事班,不再向群众派饭。军需粮食除一部分从顾县原国民党仓库中取得外,也向各村派征一部分,改变了随意向群众索拿的流寇作风。
  为了维护游击队声誉,段庚寅注意从严整肃军纪,维护军民关系。段湾村南寨段汉,早年与段庚寅一起卖过碎货,一天在路上相遇,段庚寅随即滚鞍下马,口称“汉叔”,乐得段汉逢人就夸庚寅“没有当官的架子”。南坡有个做小生意的经纪人,背了捆棉花赴巩县回郭镇去卖,路过陶化店时被哨兵扣下。段庚寅正好走到,当听说他是贩卖花布糊口时,想起自己当年跑买卖时的艰辛,就一摆手说:“本小利薄,怪难哩,叫他走吧。”自此,这一带商旅往来一般平安无事。又有一次,队员刘正卿、张三槐抢劫了赶集人的财物。段庚寅闻报后,在段湾街上当众扒掉二人外衣,打得皮开肉绽。他严肃地告诫队员:“你们愿意跟我干的,就不能胡来。要是犯了规矩不处分,还要我段庚寅干什么?不如铡铡喂牛!”群众看到这情况后都说:“庚寅一见老百姓,抗日司令那股虎劲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四、嫉恶如仇

  对日寇、汉奸和恶霸,段庚寅与他们势不两立。1944年农历五月中旬,原任县民教馆长的王昆璞(大屯村人)出任日伪德高乡长后,到处张贴“中日共存共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等标语,从事亲日卖国活动,段庚寅将其击毙于小寨河口。缑氏双泉村大绅士张子谟之弟张大祥在浮阳建立日伪据点,段庚寅直捣张家大院将其打死。郑窑陶家村绅士陶子杰出任伪乡长,在村头修炮楼、建据点,段庚寅烧毁炮楼并打死打伤伪军20多人,陶子杰跳楼带伤逃跑。土匪秦敏修出任日伪大口乡长,段庚寅带队夜袭据点,虽未抓获秦敏修,而秦敏修自此吓破了胆,白天始终护从贴身,夜晚龟缩在张大寨村内,不敢外出。
  在段庚寅游击队壮大的同时,彭店寨王仲伟的游击队也在迅速发展,两支兄弟游击队给日寇和伪政权造成很大威胁。1944年7月27日,洛阳县日伪地方民团300余人对王仲伟部进行“清剿”。段庚寅接到求援信后,率三个中队400余人火速赶到彭店寨,迂回包抄敌人后路,大败伪军并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40余支和给养物资。当段庚寅骑着缴获的大洋马返回陶化店时,大人小孩都来围观,他竟跳下来,抱起一个小孩说:“来,骑骑咱这‘日货’!”引得乡亲们开怀大笑。游击队迅速发展到近千人,控制了伊河以南、以段湾为中心的的大片地区,成为日寇在偃师南部建立据点的心腹之患。
元尖坡 秀才 2020-01-09 23:55 10楼
              段庚寅和他的挺进抗日游击队

  段庚寅,偃师县原德高乡李湾村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念过三年小学,16岁起挑担卖碎货度日,20岁时到孟津铁谢贩卖铁锅,后来到豫北、晋东南一带做过小生意。1939年,豫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军侵占,他与偃师同乡贾世勋(牙庄村人)、王仲伟(彭店寨人)在封丘县拉游击,1942年并入国民党邵洪吉的抗日游击队,活跃在平原和山区。游击队不久被打散,豫北无法存身,1943年三人各带数十人潜回偃师。段庚寅带回24人、长短枪16支,常驻陶化店。

                 一、风云际会

  当时的河南“水、旱、蝗、汤”等“四害”肆虐,人民群众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偃师正处在大旱灾之后,国民党仍逼差要粮,派丁拉夫,民不聊生。段庚寅和他的人马生活无着,不得不铤而走险,密谋抢劫老城德盛祥京货庄。1943年农历八月的一个晚上,段庚寅带领二十多人到岳滩河口,留下齐志刚、赵丙仁等6人控制船只,封锁河口,其余人趁夜色急行军至老城,与内线会合,搭人梯越墙进入德盛祥京货庄,抢走布匹、绸缎、部分银元与现钞。事后,除分给弟兄每人五块银元外,还购买枪支十支和子弹数箱,并留下一笔款项留作后备。由于筹划周密、行动神速,竟丝毫未被军警察觉。这是酝酿中的游击队第一次“亮相”。从此,段庚寅的名字在西南坡一带传开。
  段庚寅注重与地方实力派人物的联络,彼此照顾,互不侵犯。抢京货那天,在岳滩河口曾路遇德高乡乡长段子厚(段湾人,当地首富)。当时,段子厚与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各骑一辆自行车,车架着夹着黑皮包。当车子进入段庚寅设下的埋伏圈时,伏兵们猛地跳出来盘查。段庚寅认出是段子厚,马上过来打招呼:“子厚叔,您受惊了。弟兄们不认识您,请多包涵。”段子厚平静下来后,给他介绍同行的人:漯河盛兴花布粮行经理赵五常。段庚寅随即说明:“俺们去办点事,与您无干,您老尽管放心去吧!”段子厚再三点头称谢,并邀请他有空到生意铺里坐坐。几天后,段庚寅如约走访段子厚的花布粮行。说起在岳滩河口邂逅相遇的事,段庚寅说:“实不相瞒,我们已看出您俩自行车后面带的是现金,有可能比俺去弄的多得多。要是想要它,也比俺那次行动容易得多。可一来有子厚叔在场,二来赵先生是您请到的客人,怎能不放行呢?”段子厚连连表示感谢;赵五常也被段庚寅的义气所感动,从此与段庚寅交上朋友,并邀请他到漯河去做客。两个月后,段庚寅果真单骑赴漯河,赵五常特意送他一支崭新的二十出手枪。由于段庚寅维持地方实力派,国民党县政府虽声言缉拿匪首,因有段子厚掩护,始终没有暴露。

                  二、展露锋芒

  1944年2月28日,国民党兵押送两辆铁轮车由登封送往孟津守河部队,车上载有重机枪4挺、冲锋枪10支、步枪百余支和部分弹药。这一情报被缑氏姬家村保长姬德印侦得并火速奏报段庚寅,段庚寅带队在姬家村北沟埋伏,将两车军火物资全部俘获,晚上放走了押车人引起守河部队的极大不满。3月14日,守河部队驻省庄村的一个连包围姬家村,将姬德印和村民姬中信、姬天相、姬鲜、姬转等15人抓走,随后以抢劫军械罪将姬德印在东蔡庄处决。
  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通称豫湘桂战役)后,河南局势紧张,国民党军望风披靡,不战而退。当时,国民党溃军三五成群从偃南各处经过,受到各派武装截击,段庚寅的游击队也借机壮大势力。一天,段子厚带着几名乡丁外出,路遇溃军7人,双方相遇,各自卧倒、防向;段子厚承诺给派饭、开路条,溃兵看脱身不得,于是丢下轻机枪1挺、步枪6支后逃走。段庚寅与游击队员旋即赶到,说是游击队侦察员已追踪十余里,武器应归游击队。段子厚只好顺水推舟,苦笑着说:“我要这干啥?就是准备给你送去的。你只要维持地方治安,我就放心了。”段庚寅当然一口答应,双方就这样达成妥协。
  国民党偃师县长陈文萃决定将县政府迁往万安山下的山张村,先期押解窑头监狱36名犯人。段庚在寅探知4月4日押解动身后,就带人埋伏在伊河杨村渡口南岸。待押解人员与犯人下船立脚未定,就朝天开枪,并连声高喊:“我们是新四团,缴枪不杀!犯人可朝这边跑,保证生命安全。”押解的十多名自卫队官兵一听“新四团”感到迷惑不解就落荒而逃。段庚寅收留了这批犯人并缴获步枪8支,救出的姬中信等人后来成为游击队骨干。
  1944年5月13日(农历三月廿一),偃师沦陷,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八路军尚未到达,而日军力量又不能控制全县,于是偃师南部出现权力真空。伪乡公所、土匪武装、各色游击队、地方实力派各拥一支武装,割据村寨,局势混乱。段庚寅以抗日为号召,到处招兵买马,以陶化店为根据地,控制周围的姬家村、郝寨、大屯、赵寨、段湾、苗湾、李湾、吴家湾等十多个村,多次阻击日伪军。
元尖坡 秀才 2020-01-09 23:51 11楼
                                段庚寅和他的挺进抗日游击队

  段庚寅,偃师县原德高乡李湾村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念过三年小学,16岁起挑担卖碎货度日,20岁时到孟津铁谢贩卖铁锅,后来到豫北、晋东南一带做过小生意。1939年,豫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军侵占,他与偃师同乡贾世勋(牙庄村人)、王仲伟(彭店寨人)在封丘县拉游击,1942年并入国民党邵洪吉的抗日游击队,活跃在平原和山区。游击队不久被打散,豫北无法存身,1943年三人各带数十人潜回偃师。段庚寅带回24人、长短枪16支,常驻陶化店。

                  一、风云际会

  当时的河南“水、旱、蝗、汤”等“四害”肆虐,人民群众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偃师正处在大旱灾之后,国民党仍逼差要粮,派丁拉夫,民不聊生。段庚寅和他的人马生活无着,不得不铤而走险,密谋抢劫老城德盛祥京货庄。1943年农历八月的一个晚上,段庚寅带领二十多人到岳滩河口,留下齐志刚、赵丙仁等6人控制船只,封锁河口,其余人趁夜色急行军至老城,与内线会合,搭人梯越墙进入德盛祥京货庄,抢走布匹、绸缎、部分银元与现钞。事后,除分给弟兄每人五块银元外,还购买枪支十支和子弹数箱,并留下一笔款项留作后备。由于筹划周密、行动神速,竟丝毫未被军警察觉。这是酝酿中的游击队第一次“亮相”。从此,段庚寅的名字在西南坡一带传开。
  段庚寅注重与地方实力派人物的联络,彼此照顾,互不侵犯。抢京货那天,在岳滩河口曾路遇德高乡乡长段子厚(段湾人,当地首富)。当时,段子厚与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各骑一辆自行车,车架着夹着黑皮包。当车子进入段庚寅设下的埋伏圈时,伏兵们猛地跳出来盘查。段庚寅认出是段子厚,马上过来打招呼:“子厚叔,您受惊了。弟兄们不认识您,请多包涵。”段子厚平静下来后,给他介绍同行的人:漯河盛兴花布粮行经理赵五常。段庚寅随即说明:“俺们去办点事,与您无干,您老尽管放心去吧!”段子厚再三点头称谢,并邀请他有空到生意铺里坐坐。几天后,段庚寅如约走访段子厚的花布粮行。说起在岳滩河口邂逅相遇的事,段庚寅说:“实不相瞒,我们已看出您俩自行车后面带的是现金,有可能比俺去弄的多得多。要是想要它,也比俺那次行动容易得多。可一来有子厚叔在场,二来赵先生是您请到的客人,怎能不放行呢?”段子厚连连表示感谢;赵五常也被段庚寅的义气所感动,从此与段庚寅交上朋友,并邀请他到漯河去做客。两个月后,段庚寅果真单骑赴漯河,赵五常特意送他一支崭新的二十出手枪。由于段庚寅维持地方实力派,国民党县政府虽声言缉拿匪首,因有段子厚掩护,始终没有暴露。
神马都是浮云 秀才 2020-01-09 09:06 12楼
最早的党员张之朴:1925年,山化乡牙庄村张之村由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汪泽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豫西军委书记,后又担任中共河南省军委书记。(注:1926年8月,中共豫陕区执委分别改建为中共豫区执委和陕甘区执委)
这么高的职务,怎么没人知道呀!有没有纪念的地方呢?详细事迹呢/
元尖坡 秀才 2019-12-28 22:45 13楼
经多方收集和梳理史料,近日将重磅推出一个极富传奇色彩却又真实生动的热血勇士,作为本帖关于抗战时期的压轴人物出场。请持续关注!
元尖坡 秀才 2019-12-22 14:56 14楼
  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作为今天所发内容的引子:“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红偃师”这片土地上有很多英雄人物,限于个人力量有限,下面简要选取一组红色人物与各位网友分享——

  王三江(1879—1946),偃师缑氏扒头村人,学名王锦川,字丽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同乡好友、辛亥革命河南省主要领导人之一杨源懋的影响下,王三江以身报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1912年,王三江创办了偃师第一所女子学校,并自编教材,认真授课。1920年在唐僧寺、官庄开办学堂。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三江逐渐接受马列主义,开始在师生中传播《新华日报》和革命书籍。
  1944年9月,驻偃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双目失明的王三江一面动员群众参战,一而挎着竹篮,由孙子领着到各村各户收集子弹和手榴弹,送到抗日阵地。1945年4月20日,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刘石安、县长李煦亲自任命王三江为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宣传队队长。1946年6月24日,国民党偃师县政府将王三江逮捕,敌人强迫他说共产党不好,他却正气凛然地回答:“我眼睛虽然瞎了,但不能说瞎话,共产党就是好!”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王醒豫、三青团干事长王寄尘、保安团长潘协五、大队长李丙耀等人多次找王三江谈话劝诱,并说:“过去你为共产党宣传,我们不追究了,往后你只要不再替共产党说话,我们也可以放你。”王三江坚定地回答:“恐怕办不到!知恩不报,非君子也”。他在狱中还高唱“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的诗句,鼓励难友与敌人作坚决斗争。1946年最后一天,王三江被国民党偃师县政府活埋在新城村西北的一条荒沟里,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高呼:“共产党万岁!八路军万岁!”

  李马群(1904—1946),偃师大口肖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偃师在抗战中沦陷、抗日民主县政府成立后,根据地各村成立了农会,李马群是肖村农会的评议委员会负责人,他严格按政策评议,坚持原则,深得群众拥护。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奉命南下,根据地大部分党员干部随军转移,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国民党势力旋即卷土重来,迅速抢占地盘。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把李马群关押进偃师县监狱。李马群在狱中受尽酷刑折磨,敌人对他棒打、鞭抽、压杠子、灌辣椒水,逼他招供,他坚贞不屈。敌人用写好的“自首书”要求李马群签名,他看都不看,把“自首书”撕得粉碎,还吐了敌人一脸唾沫说:“你们还有脸和我说话,共产党抗日无罪,总有一天,人民会要你们的狗命的!”敌人恼羞成怒,于1946年12月31日将其与王三江活埋在县城西北一条荒沟里,临刑前他与王三江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裴子明(1903—1966),又名裴太玉,偃师佛光村人。他性情暴躁,好交朋友,重个人义气,群众送他绰号“裴大炮”。1930年带枪投奔同乡国民党孙尚卿团长处当兵,后升为排长,与连长杨兆钫结为把兄弟。1934年,杨兆钫调任国民党偃师县县长,在杨的支持下,裴子明返乡被任命为国民党联保主任,后任国民党缑山乡乡长。豫西沦陷后,日寇几次派人威逼利诱,他始终保持民族气节,没有变节投敌,在偃师实力派和群众有较高威信。
  19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到达偃师佛光山区后,皮定钧司令员和徐子荣政委亲自出面进行思想动员,裴子明不但个人参加抗日,而且带领全家参加革命,将藏在山洞里的大批武器全部献出,增加了先遣队的装备;同年10月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他担任县武装科科长。1945年2月,偃师县抗日独立团成立后,裴子明任团长,他率部参加了口孜、佛光峪、缑氏、扒头等地战斗,并配合主力部队到巩县、登封、伊川、汝阳等地打击日寇。1945年9月,偃师县抗日独立团编入河南军区第一支队,裴子明先后任教导团团长、旅供给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裴子明历任河南省煤矿管理局器材科科长、郑州国棉一、三、四、六厂总务科副科长、科长,纺织工业部登封钢铁总厂副经理、河南省纺建公司副经理等职。

  赵天锡(1918—1977),化名赵剑锋、赵之冰,偃师高龙人。在偃师中学读书时,1935年夏参加民族解放大同盟。1936年春,考入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1937年春因开展革命活动被校方清退,后在高龙小学任教,继任校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0月,中共偃师县第一个区委——第三区委在高龙成立,赵天锡任书记。他以学校为阵地,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建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救亡团体,同其他党员一起组织高龙进步妇女成立了偃师县老太婆剧团。1939年,赵天锡任中共洛阳县委组织部长,公开职业是洛阳五区梁村小学校长。在他的努力下,梁村小学成为中共地下党在豫西开展活动的重要基地,中共洛阳县委和豫西省委秘密印刷厂曾设在这里。1940年1月,赵天锡任中共宜阳县委书记,同年10月任新安县委书记。1941年,赵天锡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再次任新安县委书记。1948年起,在中共豫西区党委、河南省委组织部工作。1952年任许昌地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襄城县双庙办起了全省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8月7日在郑州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韩林,1920年出生,偃师诸葛西韩村人。幼年家贫,随父在洛阳开小杂货铺,后入洛阳城区第二小学读书。1934年考入洛阳蚕桑职业学校,后入洛阳明德中学。1937年11月,由赵文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韩林任中共洛阳县第五区区委书记,在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上徐马地下交通站、梁村地下印刷厂等方面工作出色。1941年6月,奉命撤退到延安,10月被中共河南省委任命为省委交通员,回豫西撤退干部,先后将齐欣、田生、徐石安等数十名党员干部撤往延安。1945年2月,韩林任中共洛阳县委书记。1948年4月,任洛北县委书记兼县长。建国初期,韩林随军南下,先后任广东省工业部部长、省水电厅党委书记等职。

  刘健先,1919年出生,偃师缑氏镇二郎庙村人,曾用名刘西庚、刘剑仙、张迅、刘汉璋等。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被组织派往确山县竹沟中共中原局党校学习,同年6月返回偃师,任中共偃师县四区区委组织委员。1940年冬,到伊川县葛寨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任偃师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中共浮山区区委书记、政工队队长。1945年3月,任中共景阳区委书记,9月随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南下,后在淮阳、太康等县工作,历任区长、副县长、县长等职。1953年至1983年,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先后任供应科长、经营副厂长、代理厂长、党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离休。

  田生(1917—1971),原名潘恩波,曾用名潘载,偃师佃庄牛王庙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诸葛高等小学任教,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积极鼓励学生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而斗争,组织进步学生秘密成立读书会,亲自刻写毛泽东著作供学生阅读。在他的教育影响下,有18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结合抗日形势,他组织学生到王府、司马、道湛、诸葛等村演唱进步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送子当兵》《血泪仇》等剧目,极大鼓舞和教育了群众。
  田生虽出身地主家庭,但他的生活非常俭朴,对穷人无论是否相识,都会解囊相助。1945年2月,田生任中共偃师县委组织部长,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他负责恢复和建立了肖村、南寨、大口、经周等六个农民党支部和浮山、德高两个区委,发展了数十名农民党员。1945年5月,担任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后曾任中原军区宣传部长。1949年任河南省军区教导大队一中队队长。建国后,先后任河南省委组织部纪律检查处副处长、焦作市委文教部长、焦作市副市长等职。

  魏维良,1927年生,偃师县诸葛村人,曾用名魏万杰,又名马玉龙。1935年10月加入中共外围组织——青年救国会。1938年10月入党,担任中共洛阳县委五区区委委员。1941年起,历任山西阳城县抗日游击队副队长、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职。1945年9月,任中共洛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县长、独立团团长。1947年8月,随解放军横渡黄河并担任向导组组长;同月任中共洛(阳)孟(津)县委委员兼县长、洛阳县长、伊阳县长。建国后,历任洛阳县县长、河南省治淮总部部长、省农委副主任、企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
66条回应 只看楼主 最新
元尖坡 秀才 2019-12-15 00:45 15楼
              抗战沦陷时期的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刘石安

     刘石安,原名雒士琪,1916年出生,陕西户县真守村人。1933年在西安就读师范时,参加了反帝前卫社,同年11月到北平继续求学。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到晋冀豫根据地工作。1944年9月,随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任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后兼任独立团政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这里着重讲述他在偃师期间的几件事:
  一、积极筹建抗日民主县政府。皮定均、徐子荣等支队首长经过前期工作后认为条件基本成熟,决定由刘石安、柳林、武占魁、李启堂等同志组成偃师工作队,筹备成立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刘石安等人说服李煦出任县长,也做通了孙宪维(西安人,中共党员,刘石安在西安师范上学时同学)出任副县长的思想工作。
  二、发动群众,投入创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时,太行军区给连队每人做了两套单衣,过冬时一套做表、一套做里,絮上棉花就成了棉衣,但豫西连年遭灾,粮棉歉收,有钱也买不到。刘石安与战士一样,只有两件单衣和一件棉袍,白天穿、夜里盖,有时借宿房东厨房里,宁肯挨冻也不通煤火,刘石安说:“一炉煤烧半天,咱不能为取暖浪费群众的煤。”在开创豫西抗日根据地时,他常带着“约法五章布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白天走村入户宣传,夜里与群众促膝谈心,进行社会调查,五天跑遍佛光山区各村,宣传发动见效很快。
  三、注重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在宣传发动群众时,刘石安对中上层人士、社会贤达都要登门拜访,向其阐明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和统战政策。在皮徐首长争取裴子明的同时,他已做通了裴子明在佛光山区三根台柱子的两根——牛窑保长牛正方、李窑保长牛孟顺的工作。他还拜访了西口孜绅士、县参议员薛代耕和原区队长、保长马潜如,争取了西管茅开明绅士胡亚卿,团结了扒头村辛亥革命老人、民主志士王三江等等。
  四、英勇机智打击敌人。1944年腊月的一天,我军强袭佛光寺日伪据点。刘石安与裴子明在牛窑召开各村干部和民兵代表会议,部署作战任务后,带领警卫员来到吴家窑崖头上,打死敌哨兵后,又向据点发起攻击,后向五佛山转移,敌人跟踪追击,刘石安利用有利地形展开激烈战斗,敌人死伤很多。1945年1月中旬,日寇为庆贺占领西管茅,勒令偃师城关豫剧班在西管茅唱戏三天,刘石安化装深入戒备森严的戏场,了解日寇残酷统治下的群众情绪和敌人防备情况。老民兵崔北央回忆说:“刘石安曾在西管茅住了五十多天,大人小孩都认识他。他往戏场一站,群众心里都明白他来干什么,有人向他笑笑,有人向他微微点头”。
  五、支持地方煤矿一举多得。在偃、巩、登边界地区活动时,刘石安了解到巩县张庄关帝庙龙头谷堆煤窑将要打透,但资金缺乏,亟待支援,于是研究决定由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拿出两匹骒马及两万元作为股金,支持煤矿发展,巩县抗日政府也同意这个地区作为偃师抗日武装活动区域。这样,既支援了友邻地区煤矿工业,又解决了偃师东南部群众烧煤困难,还扩大了偃师抗日武装活动范围。后来,这个煤矿持续开发,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分到了红利,弥补了装备训练、修械所经费等资金问题。尤其是我军侦察到潜伏在张庄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刘建成阴谋成立“第二独立团”伺机暴动的情报,一举清除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最大的隐患。
  六、组织向烈残军干家属分发小麦。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中央军委“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部署,1945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地委和专署在南下前夕研究并报省军区批准,把部队在麦收后征收公粮中的部分小麦作为补助,发给烈残军人和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家属,以解除大家后顾之忧。补助标准为:烈属每户1000斤,一等残疾军人、民兵每人800斤,二、三等残疾军人、民兵每人600斤,一般军人、工作人员每人400斤。刘石安说:“这是八路军来豫西后唯一一次给烈残军属及政府工作人员发补助,一定要设法反小麦发到家属手中”,并对分发工作作了相应安排。9月14日,我独立团撤出洛南区,15日国民党第38军一部就窜到缑氏、府店、西口孜一带抢占地盘。在这一危急形势下,独立团粮秣员刘竹林(陕西三原人)受命到位于曲家寨的伊水区仓库取粮,向伊水、洛南两区和洛阳县共约400名烈残军干家属分发小麦,在分发工作临近结束时被国民党抓获后杀害。
  刘石安随队撤离偃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曾任中原一纵一旅政治部民运科长、十八兵团十三纵队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六十二军民运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中原突围、两淮、涟水、莱芜、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等大战役,跟随刘邓大军参加解放大西南。解放川北后,曾代理三台县县长。全国解放后,历任遂宁专区副专员、专员,川北行署代理秘书长、工业厅长,南充地委第三书记兼行署专员。1953后,任四川省工业厅副厅长、厅长、煤炭工业厅厅长、省经委副主任、省计委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1988年7月逝世,终年72岁。
爱你如烟 论坛版主 2019-10-05 15:55 16楼
ree68 书童 2019-10-02 22:50 17楼
羚羊888 大学士 2019-09-19 09:25 18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
元尖坡 秀才 2019-09-18 08:29 19楼
  “偃师地下党最后一任县委书记——李毅章”后半部分
  在蒋步天的煽动下,偃师中学于11月再次停课,部分学生上街游行抗议,党员中只有个别人参加。不久,王本川传达县委紧急指示:蒋步天的托派和赵西光的叛徒身份已查清,要求做好学生工作,平息学潮,把反校长的斗争转移到反对蒋步天的斗争上来。学生经动员后回校复课,但还未来得及转向揭露蒋步天,情况发生急转。当时,特务分子李家图来到偃中,采取欺骗手段,指摘校方处置不当,也要求学生复课,在校内开展斗争。由于对敌人估计不足,没有采取有力措施,11月20日,国民党军警到校进行大逮捕,前后两次捕走马铁汉、胡振兴、董树义、蒋步天、赵西光等21人。县委紧急指示支部委员三人撤离学校,40多名党员隐蔽。被捕人员被送至洛阳北沙沟劳动营关押,一进劳动营,蒋步天就撕下伪装,公开参加敌人对被捕学生的审讯,五六名党员经不起严刑拷打,向敌人自首,其余学生经家长取保获释。嗣后,上级指示:偃师是比较“红”的县,比较“红”的党员要撤出偃师。宋水潮、温西乾、焦宗海、王本川、郭增恩、李一民、刘健先等离开偃师到了伊川。1941年1月,县委对全县党组织进行了第四次清理整顿,将表现消极、不服从组织、不遵守纪律的王寄尘等20多名党员清除出党。
  由于白色恐怖愈加严重,根据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精神,区委以上干部有步骤地撤往延安,留下的同志继续开展隐蔽斗争。1941年2月,李毅章调任伊川县委书记,偃师县的工作由地委书记傅希晨兼管负责;一年后,最后一批8名区委以上干部撤往延安,除了申阳村支部与刘道安保持秘密联系外,偃师地下党组织生活几乎全部停止。
  李毅章于1941年6月下旬赴延安,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后到热河省工作,曾任县长、县委书记、赤峰专署秘书主任、中共热河二十二地委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江西省临川县委书记、抚州地委书记、赣南区委副书记、赣州地委书记,萍乡、南昌市委书记,江西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在上海逝世,终年63岁。
元尖坡 秀才 2019-09-17 13:19 20楼
  大家久违了!这一段有些忙,少有时间搜集整理,我会坚持“整理一个、成熟一个、推送一个”,基本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中间如果有一项资料搞不清楚就会卡壳,就需要花费业余时间查找和核对。
  借用昨天(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考察调研时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吃水不忘掘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回顾革命的历史,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要常学常新,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元尖坡 秀才 2019-09-17 12:56 21楼
           偃师地下党最后一任县委书记——李毅章
             ——兼记偃师中学第四次学潮

  李毅章(1918—1981),又名李乃坚,缑氏镇扒头任才村人。他生性耿直,思想进步,1935年在栾川县庙坡教书时,就曾传播马列主义思想。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日决死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返回豫西一带,在卢氏、伊川、密县等地以教书作掩护,秘密开展活动。
  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0年春,偃师地下党员马超五、马丁和、董树芝、陶宪章等人被逮捕;官庄小学杨永泉、杨玉皋、李鸿恩、杨增荫等七人由洛阳赴豫东“新四军抗日大学四分校”学习途中被国民党逮捕,送到洛阳劳动集中营,同年9月转送至“西安青年劳动营”受训。叛徒武宪周(叛变前先后任偃师县委书记、豫西特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闻讯后,向西安特务机关密告了上述人员的政治面貌,这些人经不起考验均无耻地叛党自首,其中马超五还参加中统特务组织。这些人对偃师地下党组织及活动情况有一定了解,情况非常险恶。1940年10月,县委书记陈耳东调离偃师后,时任郑密地委委员兼密县县委书记李毅章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偃洛地委组织部长兼偃师县委书记,公开职业是小学教师,县委机关就设在他家中。当时偃师地下党组织经过三次整顿清理,整个县委仅有书记他一个人,下属三个区委、一个直属支部(偃师中学支部),党员约一百七八十人,完全转入秘密活动。在白色恐怖的艰险环境里,他身负重任,顽强工作,直接领导了偃师中学第四次学生运动,驱逐了顽固派校长秦振黄和反动的教导主任贾青岚。大致情况如下:
  由于偃师中学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很出色,是地下党活动的主要基地,国民党反动派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摧毁而后快。敌人采取了极其毒辣的手段,先以极左面目出现,引诱一部分党员和幼稚青年暴露情况。偃中校长秦振黄一面将进步教师张眠石等人解聘,让顽固分子贾青岚任教务主任、高永清为训育主任,一面严格限制学生言论自由,禁止一切进步活动,进步师生极为不满,决心赶走秦、贾等人。此时,中共偃中支部书记是学生杨健(官庄人)、组织委员王本川(任才村人)、宣传委员郭增恩(唐僧寺聂村人),由王本川与李毅章保持单线联系,这样李毅章就直接参与并领导了这次学潮。1940年10月,三年级学生在考试时以全体交白卷的行动抵制校方,结果,学生王元敏(党员)、胡振兴被学校开除,董树义、王英五受到记大过处分。校方的高压政策让学生群情激愤,行动起来痛打了秦、贾二人,学潮自此大起,全校罢课游行,公开提出撤换反动校长。
  学潮中,托派分子、数学教师蒋步天和叛徒赵西光以极左面目出现,煽风点火,竭力鼓动学生将学潮闹大,以便从中窃取地下党内部情况,他们向学生暗示自己是与党失去联系的党员,妄图骗取信任,从而伺机破坏。党组织发现这一阴谋后及时向毅章作了汇报,李毅章又向在偃师指导工作的豫西省委书记刘子久作了汇报。李毅章认为不管哪种可能,在未搞清其身份前,要提高警惕,不得在他们面前流露政治态度,以免上当受骗。刘子久指示:偃中支部不参加此次学潮,党员要以一般学生面貌出现,后来又指示党员不得参加学潮。多数党员执行了这一指示,但仍有个别党员对形势认识不足,还是参加了学潮。
元尖坡 秀才 2019-09-06 22:26 22楼
           偃师地下党任职时间最长的县委书记陈耳东

  概要:陈耳东,1916年1月29日出生,曾用名陈同山,清丰县双庙乡南寨村人。1938年8月至1940年10月在偃师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偃师中心县委书记、洛偃地委书记。在此前历任县委书记中,他在偃师任职时间最长,期间深入指导学生运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对偃师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巩固和提高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耳东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后考入六塔第二高小学习,1932年2月考入清丰县简易师范,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清丰县简易师范支部书记,1937年初成立中共清丰县委时任县委书记。1937年6月赴延安中共中央学校学习,1938年1月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任交际副官。这里着重讲述几件事:
  一、转移县委领导机关到肖村
  到偃师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把县委领导机关转移到肖村。主要背景是:此前的县委领导机关在偃师中学,三位县委书记郭晓棠、刘道安、武宪周都是偃中教师,因其职务在偃中,活动受到限制;同时,县委领导师生进行过几次学潮并取得了胜利,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
  鉴于刘道安担任县委组织部长和书记期间在肖村、肖村南寨、西寨建立了三个党支部,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1938年8月初,陈耳东任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公开身份是休假教师),深入调研后决定将县委机关转移到肖村。当时的肖村由五个自然村(肖村、肖村南寨、肖村西寨、后村、北后村)组成,因肖村居中,故统称为肖村。
  二、筹建地下交通线、兴办消费合作社
  1938年8月26日,豫西成立了偃师、洛阳、洛宁、灵宝、密县五个中心县委。偃师中心县委辖偃师、巩县、登封三个县委。陈耳东任偃师中心县委书记兼偃师县委书记。9月初,陈耳东在参驾店学校召开了偃师中心县委成立会议,巩县代表王桂五、登封代表李太兴参加会议并汇报工作。
  参驾店会议后,陈耳东开始筹建偃登地下交通线,主要任务是传递文件和接待保卫、护送干部。教师韦念铭(缑山区韦窑村人)是少林寺小学唯一的交通站负责人,他的上线是参驾店学校的王耀祖,下线是惠善寺陕州中学的韦绍文(韦念铭之子)。
  另外,陈耳东通过上级组织争取到一笔国际友人援助的抗日经费,在肖村开办了消费合作社,由地下党员焦杰三任经理、李文宣任店员,薄利多销,很受群众欢迎,合作社又是中心县委联络站,接待来往人员,秘密传送文件。后来又开辟了从南寨经山张到登封颖阳镇,从南寨经水泉口到伊川县吕店的两个交通线。

  三、兼任偃洛地委书记期间
  1938年12月下旬,刘少奇在渑池召开豫西特委、中心县委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宣布豫西特委改为省委,陈耳东参加了会议。1939年春,豫西省委决定:偃师、洛阳两个县委合并,成立偃洛地委(又称“仁字”地委),陈耳东任书记,辖两个中心县委、六个县(洛阳、伊川、孟津、偃师、巩县、登封,地委机关仍驻肖村)。偃洛地委在五龙村大马窑的马怀珍家、小马窑的马西明家,开办了两期县区干部培训班,均由陈耳东主持,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的建设和游击战术,加强武装建设和统一战线。
  1939年春,偃师县委由朱文昭(之闻)任书记;同年冬,陈耳东再次兼任偃师县委书记。当时,国民党在豫西地区推行排共、溶共、限共的反动政策,猖狂向革命群众和共产党进攻。豫西省委指示偃师县委分批撤离党员。留下的党员面对反动逆流,经不起考验,悲观失望,消极动摇。豫西省委得知情况后,委派省委组织部长王志杰与陈耳东、刘清源负责整顿偃师党组织,严格执行党纪,清除了李兰谷、周子正等人,纯洁了党的队伍,巩固了组织基础。
  四、离开偃师后略述
  1940年10月陈耳东调任中共南阳地委书记。1942年4月撤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担任庆阳县委宣传部长。1943年10月在陇东地委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8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11月,陈耳东任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县委书记兼支队政委,1947年4月任中共热北地委秘书长,1949年8月任昭乌达盟盟长(专员)。1950年任呼伦贝尔盟盟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3年3月任内蒙古东部区党委农牧部部长,1954年4月任一机部大同机车工厂厂长、山西省委委员。1960年10月任铁道部工厂管理总局副局长。1966年6月任北京市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工交城建组副组长,1978年任北京市计委副主任、市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3年7月任中共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1986年7月离休。
羚羊888 大学士 2019-08-31 01:13 23楼
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元尖坡 秀才 2019-08-30 11:53 24楼
  二、抗战时期的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当月,邵曼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把女小学生分成小组、鼓励搞社会调查,启发大家就事明理、划清是非界限;对学生进行政治形势教育,不仅在课后,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向学生宣讲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形势,宣传抗日前线八路军胜利的消息,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恶行径,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真理、堂堂正正做人。他还因势利导,及时编写教材,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抗日宣传;同时,响应“偃师县妇女抗敌救国会”(已被中共地下党组织控制,主任宗曲塘)的号召,组织女小学生开展募捐活动,短短一个暑假就收到一百多元捐款(旧时硬币)和鞋子、衣物等,这些钱物后被转送到抗日最前线。当时出版的《河南时报》专题报道了偃师女小的抗日支前活动,极大鼓舞了大家的革命热情。
  1937年7月底,邵曼冰应郭晓棠邀请,离开偃师女小,就职于偃师中学。1937年10月,中共偃师第三区委员会(时辖高龙小学、大屯小学、大口小学三个支部)成立,邵曼冰任区委委员。
  1937年11月,他正式参加革命。1938年2月,在刘道安由北平回偃师担任偃中教务主任、党内任县委书记时,李再生任训育主任,邵曼冰任事务主任。
  1938年8月,中共豫西特委委派陈耳东任偃师中心县委书记时,邵曼冰任县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后又担任偃洛地委统战部长。在偃师中学第二次学潮中,邵曼冰积极动员进步力量,坚决回击CC派分子李士锋等反动逆流的猖狂进攻,他执笔撰写了三份“控诉书”分别投寄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洛阳专员行署、偃师县政府,全县中小学进步师生、群众均在控诉书上签名。最后,李士峰最后被撤职,这次学潮取得了胜利。
  1939年11月,邵曼冰奉命来到延安,先后任延安马列学院党建助理教员,继而担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秘书、研究员,在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被评为延安机关的特等劳动模范。1945年任晋西北燕北区党委工作团员和城工部秘书。
  三、赴东北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历
  1946年赴东北解放区工作,先后任中共松江省哈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拉林县委书记、阿城县委书记。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复县(今辽宁瓦房店)县委书记,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抚顺市委组织部部长兼监委书记、抚顺市委第一副书记、代理第一书记、市委书记处书记兼抚顺矿区党委书记,毛泽东主席1958年2月13日视察抚顺时受到接见并合影。1958年被错定有反党错误,下放到抚顺露天矿任副矿长。1978年12月平反后,重新担任中共抚顺市委副书记。1980年,当选为抚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5年离休,享受副省长级待遇。1990年7月17日去世,终年77岁。
元尖坡 秀才 2019-08-27 21:11 25楼
                  邵曼冰的革命历程

  邵曼冰,又名邵学文,1913年出生,偃师高龙大屯村人,参加革命后改名杜黎(为方便记述,本文一律称为邵曼冰)。
  一、早期革命活动
  青少年时期,邵曼冰就接受了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受到“寻真理、求解放、救中国”的进步思想熏陶。1933年,他在开封师范毕业后,到新安县初级师范学校任教,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与革命工作。1934年春,由偃师中学教师武宪周和当时县教育局长郭文渊介绍,到偃师女子小学任校长。他以自己的合法身份掩护,积极配合偃师中学地下党工作,在女小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学生中开展革命的外围活动,有意识地在学生中渗透革命理论,引导学生阅读《永生》《世界知识》等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真理。
  1935年7月,因偃师老城被淹,女小迁入槐庙一家民宅(火车站西,公安局老院)。1936年上半年,邵曼冰把刘伯欣(中共党员)招聘到女小当教员,壮大了学校进步力量。女小的进步行为惊怒了县教育局长余醒三,他暗中拉拢女小教师康占元、林兰英等人,以学生不安心学习为借口,经常几个人集结余家不进教室上课。邵曼冰识破了其中奥妙,采取以牙还牙方式,首先取得了时任县长薛正清(陕西人)的支持,暂把余醒三孤立起来,然后团结学校进步力量,经过数个回合较量,以不务正业论处,辞退了康占元、林兰英等三人,余醒三事后恼羞成怒,以不拨经费相要挟。县长做出最后裁决:辞退教师与不拨经费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要分开说;先如数拨发经费,辞退教师问题以后自有公论,弄得余醒三十分尴尬。
  邵曼冰担任偃师女小校长的四年中,始终坚持追求进步的办学方向,广大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学业成绩都格外突出。1936年暑假时,女小毕业生有17人在开封考上中学,其中胡玉梅等13人考入省立开封第一女中;另有多人考取洛阳八中及北沧女中,这些学生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战时期有一批学员奔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据原女小学生肖敏(即胡玉梅,偃师城关新寨村人)回忆说:“我们考入中学后,校长邵曼冰还一直和我们保持书信联系,对我们进行鼓励和进步思想教育”。女小学生后来长期保持联系的有牛凤菊(解放军总参三部)、段蕊新(邮电部)、胡玉梅(中联部)、张雪姣(北京铁路局)、王秀荣(北京市食品公司)、张彦秋、王玉环(武汉市第一医院)、赵秀琴(上海市工作)、丁淑芳(合肥市工作)。1984年秋邵曼冰受邀回县座谈偃师地下党活动时的谈话录和胡玉梅1985年给偃师实验小学党支部寄送的《忆当年在偃师女小上学时的革命活动情况》的信件中,分别谈到了以上革命斗争情况。
  未完待续
论坛总编 秀才 2019-08-27 17:46 26楼
楼主发的这些文章,已逐一拜读,偃师革命故事、革命英雄人物原来有这莫多。偃师好多党支部主题活动日都去外地学习了,本地的英雄人物应该大力宣传,特别是张之朴夫妇、刘道安兄弟等,这些英雄人物、英雄事迹都载入史册了,作为偃师人知道的却不多。
元尖坡 秀才 2019-08-25 21:24 27楼
                  泰山庙与“红偃师”

  一座普通的庙宇,却在偃师的中共党史上有着耀眼的地位,这就是泰山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泰山庙是偃师中学校址、中共偃师县委所在地,著名共产党人吴芝圃、叶林、郭晓棠等在此任教,成为点燃偃师革命燎原之火的播种地。
  泰山庙位于缑氏村,又名天齐楼,建于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重修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4年)。据宋碑记载,原庙宇广阔,气势雄伟,庙中“古柏三百余株,大者七围,郁郁葱葱,浓荫如盖,古城缑氏之壮观也”。现存天齐楼为泰山庙双层楼阁建筑之一,因东岳泰山被唐玄宗谥封为“天齐大帝”,故有“天齐楼”之称。泰山庙是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洛阳市第三庙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
  1935年7月,偃师县老城因水灾被淹后,偃师中学迁驻偃南泰山庙。在缑氏乡绅、校董的捐资协助下,改造庙院,修建教室,安置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并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当时,偃师中学是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在偃师争夺教育阵地的一个主战场,曾被国民党反动派称为“豫西共产党的大本营”。同年,中共党员吴芝圃到偃师中学任教。为壮大进步力量,唤起民众革命热情,吴芝圃、习东光、傅云程、张海峰等共产党人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同盟,全县发展盟员50余人,有盟员的地方都建立了读书会、读书小组、读报组、墙报组,开办农民夜校、识字班,培养农民骨干。1935年12月,偃师中学师生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偃师地下党培养和锻炼了大批积极分子,经中共中央北方局考察,1936年春,在泰山庙成立了“中共偃师县临时支部”,10月在偃师中学发展了偃师第一批党员。
  1937年春,中共豫西工委书记郭晓棠来偃师中学任教。经过组织整顿后,4月份正式成立了抗日救亡话剧团和宣传队,四处巡回演出并开展募捐和慰问活动;同月,县委在此成立了“偃师县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吸收150多名队员。当时,偃师中学200余名学生,几乎全是党员和“民先”队员,其中一个班共47名学生,其中党员和“民先”队员就有40人。
  1938年,在县委的领导下,以偃师中学为中心,先后发起了的反对国民党偃师县教育局长周培元的斗争、驱赶CC派分子吴辑之和李士锋的学潮;1940年,发动了驱逐反动校长秦振黄的斗争。在党组织的发动、宣传和组织下,偃南地区的革命活动蓬勃发展。
  1944年偃师沦陷后,偃师中学停办,偃师党的的活动逐渐转入地下。后泰山庙被日伪军占领。1945年4月,八路军、抗日民主县政府武装与日伪军展开大规模战斗,泰山庙就是缑氏歼灭战的主战场之一。
据解放后的不完全统计,在缑氏参加革命的师生后来成为师级以上的干部有115人,如吴芝圃(河南省委书记)、刘晋清(又名叶林,北京市副市长、国家经委副主任)、朱炳寅(军区司令员)等杰出人物。
  如今泰山庙天齐楼墙壁上,战争时期留下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展现着那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记录着革命者的红色足迹和奋斗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元尖坡 秀才 2019-08-24 14:17 28楼
                 董国彦其人其事

  国民党偃师县长朱寿山因公报私仇,杀害辛亥革命老人、国会议员、北洋政府内务部卫生司长、河洛名士、抗日志士任炤鲁先生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追究此案,朱寿山畏罪潜逃。省政府随即委派董国彦接任了偃师县长。
  董国彦是靠反共发迹的阴谋家。他以卑鄙手段谋得偃师教育局长一职,梦想由此步步高升,不料因贪污小学公费,排斥和打击进步教师而遭到社会各界的愤慨,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学潮把他赶下了台。他自此对共产党恨之入骨,当上县长后,咬牙切齿地说:“我一定把偃师共产党抓净剿光。”
  1946年12月31日夜,国民党偃师县党部、县政府将辛亥革命老人、民主人士、扒头村老学董王三江和肖村党支部书记、农救会主席李马群活埋于新城村北门外一个荒沟。1949年1月是王三江、李马群遇害两周年的日子,中共偃师县委、县政府决定,起出王三江、李马群遗骨,装棺厚殓,运回原籍安葬。令人惊异的是,起出的不是两具而分明是三具尸骨。当时没人解答这个难题,县长巨和勤与县委领导研究,以革命烈士的名义对其装殓并另行安葬。
  经关松坡数十年探寻,至1989年底,终于搞清事实真相,一个坚贞不屈的“老陕”浮现出来,他叫刘竹林,陕西三原县人。1944年,刘竹林担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96军军需上士,随军来到豫西;后因来偃师催办粮秣,返回驻地时部队失去联系,遂留在偃师。1944年9月,皮徐支队来到偃师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后,刘竹林参加了八路军,担任偃师独立团粮秣员,负责该团八个中队、九个单位的粮秣筹办、保管、分发、登记造册等工作,经偃师独立团副政委牛击、副团长武占魁介绍入党。由于独立团八个中队不在一块住,为筹备粮食和分发供养,他需要到处跑,任务十分繁重。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河南军区所属部队奉命南下。随着皮徐支队南下日期的临近,根据地周边形势日趋恶化,9月14日,偃师独立团被迫撤出洛南区。9月15日,国民党第38军1部就窜到缑氏、府店、西口孜一带,在这一危急形势下,刘竹林于9月20、21日受命到伊水区仓库(设在曲家寨)取粮给伊水、洛南两区和洛阳县的400名烈残军属分发小麦。22日中午发完粮食正要离开时,营防口张老汉推着小车来领粮,刘竹林帮他把小麦送到了家。当刘竹林返程行至营防口村徐家庄南的茶庵时,被守候多时的原日伪伊水乡乡长史春贤截获,押入国民党偃师县党部的监狱。董国彦指使严刑拷打,并派出王醒豫、潘协五两个叛徒诱降,刘竹林怒不可遏:“八路军给了我革命理想,让我心明眼亮,这是金钱买不到的;八路军给了我革命立场,让我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勇往直前、顽强战斗,这是任何高官厚禄换不来的;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减轻人民负担,甘愿过艰苦生活!哪像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为升官发财,不顾人民死活!对这两个没骨气的怕死鬼,也值得你县长歌功颂德!”董国彦又动用各种酷刑折磨,多次提审刘竹林,但一无所获。
  在狱中,李马群、王三江同样立场坚定,宁死不屈,董国彦用尽毒刑,但他们仍吟诗高唱“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监狱是战场,意志坚如钢,严刑拷打全不怕,为民求解放”。临刑前,董国彦派人背出已不能站立的刘竹林,不怀好意地问:“饥饿的滋味怎么样啊?”刘竹林讥笑道:“你在刑架上得不到的东西,用饥饿折磨的办法更得不到!”国民党县政府刑警队气急败坏地将王三江、李马群、刘竹林推入坑里,三人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采访人关松坡:府店镇西口孜人,1945年随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南下,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解放军181师司令部警卫员,1955年因病复员。历经数十年奔波寻找,下南京、走四川,深入成都采访牛击(曾任偃师独立团副政委、后任成都军区副政委),赴南充市采访李占标(曾任偃师独立团供给员),在府店镇韦窑村采访原少林区区长韦念铭和缑山区第四保民兵大队长、皮旅第二团七连三排排长韦黑旦(广武,曾与刘竹林同住一个狱房)等多人,终于在1989年底搞清刘竹林人物真相。
元尖坡 秀才 2019-08-21 13:57 29楼
     以前所发资料中对朱寿山有所涉及,虽多方查找但史料不够系统完整,鉴于朱寿山个人具有典型性,本次特选取一个事例,揭露其凶残反动反人民的本质。同时,通过正文与附记相互支撑的方式,让大家对任炤鲁先生有简要了解。

           “灭门县长”朱寿山杀害河洛名士任炤鲁始末

  朱寿山,偃师大冢头村人,1932年任德高区区长时,大肆贪污勒索,以致民不堪命。开明绅士、逯寨村人任炤鲁出于义愤,遂向洛阳督察专员公署揭发,后经河南省法院判决,判处朱寿山有期徒刑五年;1935年夏,偃师县城被洪水淹没,服刑仅两年零一个月的朱寿山得以获释。自此,朱寿山对任炤鲁恨之入骨,伙同另一个与任炤鲁有隙的段子厚伺机杀害了任炤鲁先生。之所以称其为“灭门县长”,是因为任炤鲁之子任静之此前已经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见附记)。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942年豫西遭遇大旱,任炤鲁任县救济院院长,吁请全县富户出粮赈灾,数目因人而异,德高乡乡长段子厚被派送缴小米一千斤,任炤鲁检验时发现数量不够且米中带糠,于是当众斥责段子厚父子,令其补缴小米、就地加工,段子厚为此怀恨在心。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朱寿山做了国民党偃师县政府县长,便安排县大队副大队长李文魁与段子厚密谋策划报仇。同年9月25日(农历七月廿九),李文魁带领县大队全体人员,以“朱县长请任老先生赴县议事”为由,将其骗出家门,当行至逯寨村北大皂角树时,李文魁突然开枪将任炤鲁及随行被捆绑的侄子任淑义、任淑礼杀害,尔后至德高乡告诉段子厚:“活做了啦!”,段子厚热情招待后,李文魁率队回县城向朱寿山邀功。1945年10月重庆出版的国民党《中央日报》登载了任炤鲁遇害的新闻,声称凶手是中共游击队云云,企图嫁祸于人、欲盖弥彰。
  任炤鲁家人一面治丧,一面急赴开封将遇害情况报告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刘茂恩与任炤鲁与结拜兄弟,任炤鲁又是其子的干爹,当然极为恼火,立即向洛阳专员王和甫发来急电,要求即速缉凶、就地惩处,后由刘茂恩副官潘协五在漯河逮捕李文魁后押送洛阳处决;段子厚则以嫌疑犯被捕入狱,以判刑八年了事,1948年洛阳解放时出狱。
  朱寿山料定李文魁、段子厚被捕后真相败露,于是向洛阳专署电台李台长亲自送去点心两盒,内夹法币三百万元,台长当时莫名其妙。及至1945年11月,省政府又给专员王和甫发来急电:“偃师县长朱寿山主谋杀害任炤鲁等三人,即将朱寿山拿获查办。”这时李台长才恍然大悟,遂先通风报信给朱寿山、后将电报送给王和甫。王和甫派人来偃抓捕,从县政府追到警察局、再到其大冢头家里,朱寿山见无法脱身,只得出来。老奸巨滑的朱寿山招待来人吸毒、喝酒、吃饭,又到乡公所抽烟喝茶,自己趁机从后门骑自行车逃跑,辗转到陕西渭南县西关“文泰祥布店”隐身。
  刘茂恩为任炤鲁之死甚感痛心,主凶朱寿山又逃之夭夭,深感对不起结盟兄弟,于1946年初夏特派省司法厅、省高级法院来人开棺验尸,一则表示重视此案,二则借机公祭致哀,以表前情。新中国成立后,作恶多端的朱寿山于1953年被偃师县人民政府从渭南抓获后依法处决。

  附记:①任炤鲁(1882—1945),字焕藜,偃师逯寨村人,少时勤奋攻读,学识渊博,清光绪三十年中秀才,后随杨源懋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参加国民党,任河南省参议员和“京议员”等职,为人忠厚,富正义感,获赠“廉翰”匾额。1935年偃师县城被水淹后,同张钫、孙桓卿、弘伞法师等人发起募捐,筹建新县城。1942年出任县救济院院长,办事公道,深受敬仰。抗日民主县政府成立后,任炤鲁捐赠步枪子弹若干、棉布一车、粮食五车、银元三百块和许多钞票,将外甥赵大德送到德高区政府当区干队员、后参加解放战争。
  ②任静之(任炤鲁之子):乳名叔仁,字潜,后用名静之,1915年出生,早年就读于北平大学、西北大学,曾在晋察冀边区抗敌指挥部工作,后担任《河南民报》编辑,1943年9月1日在鲁山县被国民党中统特务暗杀,葬于逯寨村西原上,其墓志铭记载:“君忧国难民族之危,愤然撰写抗倭文字万言以唤民众”。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