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偃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忆古亳大地的革命风云
元尖坡
元尖坡 189320 66
精华热门加亮 拍客新闻眼 2019-06-12 00:59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偃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忆古亳大地的革命风云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共产党偃师历史大事记》,中共偃师市委党史办公室编)

 偃师素有夏商古都、玄奘故里、 丝路起点、客家祖地之美誉,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不要忘记,在并不遥远的90多年前,这片土地就开启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曾被称为“红偃师”“小延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近日偶翻《中国共产党偃师历史大事记》一书,一幕幕可歌可泣事件、一个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如电影般将人带回到烽火连天的岁月,让人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偃师,没有红偃师就没有新生活。
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本土红色记忆,心中更会增添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力,这是激励我们珍惜当下、审视航向、激励前行的最深沉力量。尤其是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时,不能忘却历史、不能精神虚无,需要更多的青少年和儿童感知家乡火热的红色历史,走进丰富的红色遗迹,感知红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加挖掘和宣传,让沉睡的历史遗迹活起来。如果能有越来越多的偃师人,在匆忙喧嚣中少一些个性和浮躁之气,多一些家国情怀,保持至真至朴的浩然正气、保持一份仰望星空的宁静清醒,偃师这片热土将会更加富有魅力、偃师发展的希望将如火炬更加灿烂,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最早的党员张之朴1925年,山化乡牙庄村张之村由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汪泽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豫西军委书记,后又担任中共河南省军委书记。(注:1926年8月,中共豫陕区执委分别改建为中共豫区执委和陕甘区执委)
李兰谷在上海同济大学入党1927年,大口乡肖村李兰谷在上海同济大学上学,由同学吕富华、袁效之介绍入党。1938年春至1939年5月,李兰谷任国民党偃师县第一区区长,为中共党组织做了不少工作。1943春到叶县,经叛徒武宪周办理自首手续。
中国共产党在偃师最早建立的组织:1932年8月,以吴邃之为首,在偃师中学成立了“中共偃师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偃师工委”。吴邃之任书记,韩达生、朱少白为委员。
偃师的第一批共产党员
1936年10月,楚明到洛阳检查地下党工作时,吴邃之向楚明汇报了他在偃师中学开展党的活动和成立“民族解放同盟”的情况后,楚明拿着吴的介绍信到偃中通过“民族解放同盟”刘福德等,发展了刘福德、武宪周、曹文若、杨春融和崔金木、戴金豹、崔天顺、崔石寨为中共党员。发展后,没有建立什么组织,明确由武宪周、刘福德、曹文若三人负责。分工:武宪周负责全面工作,刘福德负责偃中,曹文若在崔河。崔河村农民党员由崔天顺负责。同年底,刘福德在偃中又发展王浮生、段黎明、李梦周、郭鸿生、朱丙寅、张金亮、张清儒、韦光学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偃师县委员会成立:1937年4月成立,书记郭晓棠,组织部长武宪周、宣传部长刘福德、委员陈秀琴、曹文若。创办地下党革命刊物《突击》,由乔华堂具体负责,半月一期,该刊于1939年秋停办。
偃师最早的农村党支部1937年麦收后,中共申阳党支部成立。刘伯鑫指定刘牛为支部书记,组织委员齐北方、武装委员杨喜山,支部有党员6人。申阳党支部从成立坚持到1948年偃师解放,在各项工作中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师党组织大发展时期1937年下半年,偃师中学师生中的党员达三四十人。教师、学生分别建立支部,教师支部先由郭晓棠、后由李李再生负责,学生支部由郭鸿生、李梦周、王浮生负责。至1938年5月,全县已有党员800余人(其中农民党员500余人)、党支部50多个。高龙、肖村、缑氏、夹沟等大的村镇,每村都有3到5个基层党支部(包括农民、妇女、学校、剧团)。全县学校的领导权都由中共党组织掌握。肖村、官庄、高龙等学校的校长、教职员工,多数是地下党员。
偃师的第一个区委1937年10月中旬,中共第一个区委(三区)在高龙成立,书记赵天锡,委员张如意、邵曼冰。区委轄高龙小学、大屯小学、大口小学三个支部。
建立中共偃师中心县委1938年9月,中共豫西特委决定成立中共偃师中心县委,辖偃师、巩县、登封三县,陈耳东任书记,张如意任组织部长,邵曼冰任宣传部长。
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一批共产党员撤离偃师1939年冬,国民党在豫西洛阳所属各县推行排共、溶共、限共的反动政策,猖狂向革命人民和共产党发动进攻。他们在政治上进一步实施一党独裁,复兴社、CC派和军统特务活动猖獗,残酷镇压抗日军民,在组织上撤销县乡政权中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的职务,镇压县乡中小学的抗日救亡活动,解聘进步教职员工,大肆逮捕进步人士,白色恐怖愈加严重。县委分成两批撤离党员,对留下坚持斗争的党员进行多次组织整顿并完全转入秘密活动。至1940年10月,全县党员约一百七八十人。
偃师沦陷1944年4月,日寇侵占豫西,国民党军不战溃。5月13日,偃师沦陷。槐庙人和廷壁组织维持会,充当第一任日伪县长。

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豫西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权):1944年10月22日,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西管茅胡家祠堂成立,同日在宋村和口孜召开成立大会。(大口肖村人)李煦任县长,刘石安任政委。宣布了五条施政纲领:1、取消国民党反动政权;2、成立抗日民主政府;3、成立村政权;4、宣传实行五项抗日公约;5、各村建立民兵自卫队。
刘丙和叛变,区长李凤梧等11名革命干部被捕:1945年8月23日,洛南区干队长刘丙和(原任国民党洛南乡中队长,大土匪)叛变,将洛南区区长李凤梧、工作队长郭安福等11名革命干部逮捕,送给国民党县长朱寿山。朱寿山为了向其主子邀功,又将李凤梧等转送国民党洛阳专署监狱。1946年2月5日,李凤梧等11名革命干部被投入洛阳专署后院井内暗杀。
偃师的三次解放

第一次解放1947年10月,陈(赓)谢(富治)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后,进行伏牛山东麓战役。10月10日,该兵团一部突袭洛阳西郊,钳击七里河,全歼国民党青年军三个连,另一部分攻入洛阳西工及西关。在外线作战中,陈谢兵团四纵十三旅11日攻入偃师,偃师第一次解放,县城及洛河北岸被解放军占领。第二天在窑头等地开仓放粮,当夜解放军撤走。
第二次解放1948年3月8日,华东野战陈(士榘)唐(亮)兵团和中原解放军陈(赓)谢(富治)兵团各一部,发起洛阳战役。当日,陈谢大军第二次解放偃师。激战七昼夜,14日,首次解放洛阳,死敌19500人。为集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我军将洛阳战役中缴获的物资搬运完毕,将敌人工事彻底破坏后,17日主动撤出洛阳、偃师一带。18日敌再占洛阳、偃师等地。
第三次解放1948年4月6日,豫陕鄂地方武装第三次解放偃师,当天成立了由太岳五专署专员贺崇升兼任县长的偃师县民主县政府,下设秘书室、战教科、文教科、军话局。至年底,又陆续成立了邮电局、工商局、财粮科、公安局、司法局、民政科、支前科等政府职能部门。县政府成立后,建立了9个区(到9月并为6个区)。5月5日,在登封县大葡萄峪后山上,活捉国民党偃师县长席拂尘、科长楚向树,歼灭了其带领的地方团队。至此,偃师县的国民党县乡政权被彻底摧毁。

(这些文字是看书逐字敲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续)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西亳人家 论坛版主 2019-06-13 12:28 沙发

迎祖国70华诞,学习红色党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