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偃师府店、佛光地区方言来源的探讨 田志章
蔚蓝色岛屿
蔚蓝色岛屿 55668 0
学习研讨 2021-01-19 09:30
方言,指一个地方通行的与标准语言有明显差异的语言体系。我们偃师市的方言有几个体系,大致可分为:1.市区及其附近。2.寺里碑周边地区。3.李村、诸葛地区。4.府店地区。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固有的历史原因,偃师一个狭小的区域竟然有这么多方言体系,是与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及族群融合分不开的,随着当代社会稳定和经济融合过程中的大量人员流动,各地的方言将会加速融合,向普通话靠拢,若干年后,各地的方言将会逐渐消失。
本人从一个偶然的机会,醒悟出我市南部山区方言的历史脉络:府店地区的方言应该与西周时期敦煌地区的允姓部族迁徙有关。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位于今敦煌地区的允姓陆浑戎被秦国、晋国从瓜州强迁到今嵩县、伊川一带(《左传·二十二年》:“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2020年11月在伊川徐阳发现了戎人大墓。周定王元年(前606),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问鼎周王室。周景王二十年(前525),晋国一举灭掉了陆浑国。周敬王四年(前516),敬王避王子朝乱于滑(今偃师市府店镇一带),并“起兵于滑攻洛阳于尸乡(今偃师市西郊首阳山南)”,周敬王六年(前514),“迁允氏戎于滑”,滑位于今偃师府店。《文献通考》:“允姓之戎迁于滑汭,东及轘辕。”,滑汭,今偃师滑城河;轘辕,位于今偃师与登封交界处。由此可见,府店地区的居民语音可能与历史上的这些族群迁徙有关联。
从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到周敬王六年(前514)的124年间,陆浑戎与洛阳本地人有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允姓部族的方言应该有一个向本地语言靠拢的过程。从周敬王六年(前514)到现在的2560年间,迁徙到我市南部山区的允姓部族与当地语言的融合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几乎被当地文化完全融合。
但是经历过2800年的漫长岁月,为什么偃师南部山区的方言发音仍然保持了与偃师其他地区方言明显的差异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基本上是一个农耕经济的国家,经济发展落后,人员流动性很小,封闭的社会环境使许多固有的习俗和语言能够长期保留下来。2.由于文化的融合,戎族、汉族通婚,儒家文化的统治,允姓部族的习俗被南部山区当地汉人逐渐同化,在同化的过程中,一些由于遗传基因方面的因素,造成发音器官与偃师多数地区人群有结构上的细微差别,南部山区方言与其它地区方言尽管语义几乎没有差别,但发音有显著的差异,“an”的发音为“a”,“ian”的发音为“ia”。可能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偃师南部山区居民通婚范围有所局限,与府店镇相邻的佛光乡的方言与之最接近,但是又有所差别。虽然外地人很难以方言区分府店人和佛光人,但是本地人却能很容易地从口音区分出是府店人,还是佛光人。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员流动性迅速增大,通婚范围显著扩大,各种方言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南部山区方言可能因为发音器官的生理遗传特性比其他方言保留的时间要长一点。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心血来潮,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