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咱偃师上央视了!
2020-06-15 15:40: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CCTV_1《焦点访谈》栏目播发新闻《二里头遗址 探秘华夏之光
                                                  6月13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CCTV_1《焦点访谈》栏目播发新闻
《二里头遗址 探秘华夏之光》


      二里头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发现并开始考古发掘,迄今已有60多年。这里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焦点访谈》提到,我们一直说华夏文明五千年,这包括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的夏朝,但是关于夏代的情况,更多依据的是历史文献记载,缺乏像殷墟那样的考古实证二里头遗址的遗迹遗存,为夏商分界提供了重要参照依据。

位于洛阳偃师翟镇镇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占地面积约246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这里藏品类型众多,涵盖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系统地展示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成果。

 

牙璋、七孔玉刀、鸭形鼎、陶埙、绿松石铜牌饰……去年10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2000多件展品中,不少文物都是第一次亮相,也大多是人们没有见过的新奇特文物。

 

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发现,到目前已出土了青铜鼎、青铜爵、青铜斝、青铜盉、青铜钺等20多件青铜器。在博物馆里,最值得一提的是青铜爵,它是二里头遗址上出土的第一件青铜容器,堪称为镇馆之宝,造型独特,极富美感。它的出现把我国青铜器的历史从殷商时期提前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比大家熟知的商代晚期的“后母戊”青铜方鼎和四羊青铜方尊还要早300年左右。学界认为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礼器之一,可誉为“华夏第一爵”。

通过《焦点访谈》,不少观众得以详细了解造型独特、色彩绚丽的绿松石龙形器:龙身长约65厘米,全器由2000多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到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它的出现让人们对龙形象的历史以及龙文化的迁变有了新的认识。

 

龙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动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们有着“龙的传人”、“龙图腾”等说法,龙形象也为人们所关注。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从明清的龙形象向前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龙纹,多刻于青铜器上的主题纹样,也被称为“饕餮纹”或者“兽面纹”。

 

  也就是说,二里头遗址龙形象的发现可以把有着同一纹饰脉络的龙形象从商周向前推200年左右。因为在二里头文化之前的大家知道的最早是红山文化的玉龙、仰韶文化的蚌壳龙、陶寺文化的彩绘龙盘等等千差万别,龙形象的纹饰造型没有核心和主线,比较散。因此专家认为,二里头遗址龙形象的出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种制度化的整合。

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以二里头遗址保护为核心,对1号、2号宫殿遗址和“井字形大道”实施了原址保护展示,对古洛河河道实施了历史景观复原。

 

在《焦点访谈》中,中国社科院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对二里头遗址的主干道“井字形大道”进行了详细介绍。道路代表着城市的文明进程,中国现在确认的最早城市道路网发现于安阳殷墟,属于商代晚期。而二里头遗址井字形大道的发现比殷墟道路网早了500年左右,这也就把承载着城市布局规划、功能分区等功能的道路网历史向前提了500年,也象征着城市文明史的提前。

 

“井字形大道”具体指二里头都城中心区发现的两条南北向、两条东西向的道路,纵横交错呈方正、规整的“井”字形,构成了中心区主干道路网。四条道路的现存长度在200米到700米之间,路宽10到20米。

在这个总面积10.8万平方米的宫城里面,考古人员已发掘出了十多处大型宫殿遗址,宫殿与宫殿之间是中轴对称,形制规整、布局严谨,形成了有规模的宫室建筑群。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知道的具有明确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是魏晋时期的洛阳城以及隋唐长安城,而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带有明确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是在公元前1700年前后。

 

目前,经考古勘探,二里头遗址的现存范围是300万平方米。60年来考古队共有七十多次发掘,发掘总面积只达到4万多平方米,仅占遗址现存面积的1.4%左右。

 

 

二里头文化及其以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和石峁文化等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正是这些灿若群星的远古遗址,创造了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和中国人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偃师飞播造林,您见过吗?
下一篇:【聚焦】洛阳军分区王红兵副司令员到我市进行防汛勘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