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我与儿子的时光
张祎娜
张祎娜 67377 0
家长杂谈 2022-02-17 14:39
今天,在学习强国里读到一篇文章《站远一点,才有机会感动》,有些许感触。
文中说,哈金有一个短篇小说《两面夹攻》,说的是亲人之间的距离。在美国的儿子终于把在老家的母亲接到了身边,却发现,母亲一直没弄清她在这个家的角色。儿子干脆以辞职为代价,让母亲意识到妻子在家里的地位,并打算趁失业之机让母亲回老家计谋得逞,儿子却很难过。16年前参加高考时,母亲撑着一把伞站在雨中等他,手里提着饭盒、汽水和用手帕包着的橘子。他们俩各湿了半个肩膀。
同时,作者也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亲身体会,感悟到:同住的时候,会针尖对麦芒;隔空对话的时候,却一言一语全是关照。当你和家人的物理距离近了,心理距离却远了;物理距离远了,心理距离又近了。近的时候,更多体验到的是一种胶着,悠然的状态总是要等到回望的时候,才能真切体会。
其实站远一点不只是指现实中的距离,它更是一种内心独处的需要。
今天早上,我还说,怎么觉得孩子在家,我的生活过得如此紧凑,每天都奔波在做饭的路上。心里有时甚至还有一个纠结,自己是不是希望他早点返校,也能解放了。
儿子是元月2号放假回来的。本来说是2号考试结束,当天下午回来或者是3号上午回来都行。不知是因为离家3个月还是彼此有点儿想念,最后还是2号下午迫不急待回的家。自从他放假回来,我便开始忙碌了起来,尤其是一日三餐。
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要比往常准备得精细些。小红书彻底成了我的师傅。正月初一到初六,每天中午、晚上至少要准备四个菜,其实也真是吃不了多少,但总觉得孩子在家的时间有限,就尽量多炒些菜。不仅要注意荤素、色彩搭配,还要讲究营养均衡。油馍、菜馍、牛排、皮萨、烤肉、寿丝......中式的,西式的,日式的,统统操练起来。
初七上班以后,时间有些紧张,上班、下班总是匆匆忙忙、慌慌张张,中午、晚上一般是两个菜。
中国有名俗话,民以食为天。总而言之,就是想法设法让孩子吃的舒心一些。当然了,儿子也对我的厨艺给予了高度赞许,除了那天中午的鸡翅没有烤熟以外。
寒假里,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苦思冥想创新菜谱,因为疫情不能扎堆儿,儿子的主要任务成了打游戏,还有刷碗和拖地。每每饭后,他总是很积极地锅碗瓢盆洗得干干净净,而且还很认真的样子,有时还会哼着小调。“男人在厨房的样子很帅”,这句话总是会从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每次看到我准备打扫卫生,他会说,“我负责拖地啊”。
刚放假时,他看到一个抖音,还特意让我看了一下万分搞笑。大概意思是讲,孩子放假在家,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千恩百宠,没过几天,儿子在屋里睡大觉,妈妈在客厅里哼鼻子瞪眼发牢骚:一个个的都是神,整天我就是你们的老妈子......当时我就在想,我会不会也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心里不禁暗自偷笑。
记得儿子刚到校没多长时间,曾发朋友圈“想家啦”,配图视频是洛阳的雪后美景。还有一次,早上我发圈晒了几个香喷喷的油馍,儿子留言“也想吃”。每次通电话,他总是说在学校挺好的,我说给他快递一些油馍啥的,顺便寄个能热饭的锅什么的,可他说,太麻烦,等回家了再吃。
儿子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更是绞尽脑汁儿,开发各种菜系。
单位的同事多数都生了二胎,有时会听到她们说,自从有了二胎,不知道时间都上哪儿了?可又有人说,其实不是我们在陪孩子,而是孩子在陪我们。老大马上高中毕业上大学了,老公忙工作,整天不在家,只有老二陪在身边。是呀,一家人在一起,无论远近,永远都是最幸福的。
有时站远一点也是一种适度的抽离。你知道家庭的中心在哪里,也知道活动的半径有多大,关键是,有的时候,你需要离开那个过于活跃的地带,作为观众,去看看你生活着的现场。这样,重新参与其中的时候,你才会看到更多从前没看到的瞬间。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