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资源总监返乡当“牛倌”
2017-01-12 08:20: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提水、喂草、清洗牛圈……1月6日一大早,天虽下着小雨,可是翟镇镇四角楼村十组的徐继轲就早早在自家的牛场里忙了起来。
     (王雷 讯) 提水、喂草、清洗牛圈……1月6日一大早,天虽下着小雨,可是翟镇镇四角楼村十组的徐继轲就早早在自家的牛场里忙了起来。
    新310国道翟镇口向北拐,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徐继轲的肉牛养殖基地。牛栏里,一群黄牛悠闲地甩着尾巴,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徐继轲把牛栏里打扫完毕,开始招呼我们。
   “创业就是就业,只要肯吃苦,不嫌脏和累,就能赚到钱。再说养牛是我自己的事业,干着也有劲!”徐继轲看着自己精心养殖的小牛日渐长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忙碌的间隙,他讲起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徐继轲出生于1984年,是标准的“80后”。
  “一个时代的人,身上自然会有那个时代烙下的印迹。虽然社会对我们这代人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我们也有担当,也很坚强。”
“用肩膀扛起100斤重的袋子,咬牙不让自己落后一步;穿着胶鞋站在牛舍里,说笑着挥锹铲粪;跟牛较劲,给它穿上牛鼻圈……我就是要让人知道,我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娇弱,而是一个可以在农村滚打的汉子。”
    徐继轲明白,要证明自己,只能靠努力的打拼。
    2003年,徐继轲进入湖南工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便走上了打工之路。先后在中国建筑、郑州宇通等大公司干过,从小职员一步一步干到人力资源总监。但他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梦想着像雄鹰一样经受磨练、自由飞翔,那就是尝试着自己创业。
    回农村来创业,不是一时冲动,应该说是“蓄谋已久”。
    徐继轲坦言,现在的家乡楼房是多了,路也修好了,但没有生机。村子里除了老人、小孩,见不到年轻人;每年玉米收获的季节,满地的玉米秸秆,让庄稼人无奈,让政府禁烧人员头疼,为什么不能把玉米秸秆青储回收,饲养牛羊呢?
  2014年,徐继轲辞去郑州的工作,毅然回到家里,一边打零工维持生计,一边寻思创业项目。“据我了解,养牛很有市场,加上家乡附近规模养肉牛的很少,就更有我发展的空间了。”这期间徐继轲一心为搞好养牛场四处“取经”,先后到广州、上海、浙江等地学习养牛知识。同时,在空闲时间,徐继轲还通过上网、看书了解养牛常识。
   “决定要创业,就要干好!”在徐继轲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在外地学习之后,徐继轲又向本土养牛老板讨教。“牛的品种、喂养、防病都得研究透彻,不然就得亏!”徐继轲多番考察后,得出结论。“家乡资源丰富,气候、环境都比较适合养牛。”徐继轲一边学习,一边留意养牛的选址,最终,他把目光锁定在自己的家乡。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为什么不留在大城市?徐继轲说:“同龄人向往追求城市生活,我也不反对。但总得有人回到农村,脚踏实地把脚扑进身下这片土地。要不然,农村靠谁来作为?”
  从喂草、消毒、打针,徐继轲都亲力亲为。“春节前,这批牛就可以出栏了,市场价可以卖到10多万元。”徐继轲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收到了不少订单,牛的销路根本不用愁。
   “下一步,我还在考虑扩大规模,实行自繁自养的方式,既能节约成本,还能避免疫病威胁。”徐继轲对未来的创业之路成竹在胸。
    找市场,注册商标,建天然牧场,成立合作社……这是他2017年的打算,他想要让乡亲们明白,自己不单单是要实现创业梦想,还要带领他们发家致富。有这样的执着坚持,徐继轲一定能梦想成真!

相关热词搜索:牛倌 总监 资源

上一篇:摘掉穷帽子 过上好日子 ——郜寨村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下一篇:市政府办公室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