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主题
坚卧烟霞
坚卧烟霞 265985 0
共建文明网络 2018-05-02 12:20
2018-05-02 12:21之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红楼梦》,有网友评论:《红楼梦》诞生二百多年了,只有你才真正读懂了……我听了很是振奋,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题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于是二百多年来解味之人不计其数,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还是臆测的成分居多,并没有说服力,我感觉我的才是接近标准答案的,况且又得到了红迷的肯定,所以我决定写专文来论述一下,你们也来评判一下,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将天地生人大致分为四种,即大仁、大恶、“第三种人”和“庸人”。作者明言,像禀赋正邪二气的贾宝玉是属于“第三种人”的,那这“第三种人”到底是什么人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准确概括?答案是肯定的。
贾宝玉无疑是属于“第三种人”的,也是他们的典型代表,那我们来看看曹雪芹是怎样来形容贾宝玉的,然后见微知著,由局部见整体,就知道这“第三种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了。
曹雪芹是用一个很奇特的词来形容贾宝玉的,这个词藏得很隐秘,惜字如金的曹雪芹居然两次用到这个词,可见曹雪芹认为只有这个词来形容贾宝玉才是准确的,所以才反复使用,那这个词是什么呢?
在总纲第五回,曹雪芹评价贾宝玉“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这个词就是“迂阔”,并且在第五十六回作者又说“独宝玉是个迂阔呆公子的心性”,“迂阔”一词再次出现。
“迂阔”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说是个生僻词了,为什么惜字如金的曹雪芹如此偏爱反复使用,并且是在全书的关节位置?因为除了这个词没有哪个词可以如此传神贴切地形容贾宝玉了,所以作者或是不由自主或是特意用了两次,生怕读者“不解其中味”。
那“迂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现代汉语词典里只有一个笼统的解释“不切合实际”,也算是精准凝练了,其实“迂阔”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迂阔是个性,是叛逆,是不走寻常路,是不合时宜,在文化深厚的河南洛阳偃师一带“迂阔”却是个常用语,甚至是某些人的口头语,还有一个专门的词叫“迂阔蛋”,有“不伦不类,神经质”的意思,用来形容一些奇葩的行为和人。
“迂阔”可以说是个贬义词了,有人认为它和“迂腐”差不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实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迂腐是“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知变通”,你能说贾宝玉是“迂腐”的吗?这样看来,这两个词还互为反义词呢。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迂阔”和“迂腐”的区别。
由此看来,贾宝玉的确是“迂阔”的,“迂阔”一词也可以作为这“第三种人”的概括,曹雪芹还列举了一长串历史上的“第三种人”,如许由、陶潜、嵇康、阮籍、刘伶、唐伯虎、祝枝山等等,试想一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正是“迂阔”吗?这即是“易地则同”,这个“准则”就是“迂阔”啊。
这些禀赋“聪俊灵秀”和“乖僻邪谬”之气的人,或为“情痴情种”,或为“逸士高人”,或为“奇优名娼”,往往不为世俗所理解和容忍,凡夫俗子认为他们思想有问题做人有问题,所以招致“百口嘲谤,万目睚眦”,难免被毁灭的命运,最终“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脂批对这些人的遭遇颇有感触,批道“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
所以《红楼梦》就是为一干迂阔人物立传鸣不平的,如金陵十二钗,她们都是美好的事物,有才有德有价值,只因迂阔不合时宜,不为这个世界所容,最后都是悲剧的命运,所以作者才会“悲金悼玉”,来写作这部《红楼梦》为她们鸣不平(“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这类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命运呢?因为地球上的人类是一种自私愚蠢,虚伪残忍的动物,还自以为很伟大,创造了文明,其实是“假文明真野蛮”,所以《红楼梦》一开头就是“开辟鸿蒙女娲补天”,前半部从礼仪、伦常、文化多方位多层次展现人类的文明,基本上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但后半部却把这种文明撕破给人看——原来在利益面前这一切都是假的,经不起考验的,成了“树倒猢狲散”,“家亡莫论亲”,“狠舅奸兄”,“食尽鸟投林”了,因为揭示的力度太大,给人的感觉太震撼,所以书的结尾无法问世传世,后来的四十回续书则竭力来掩饰和粉饰人类的文明(当然是蹩脚的,因为太假),不让这个世界显得过于荒诞,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通灵宝玉目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无法改变,所以才会哀叹“无材可去补苍天”(脂批此处写道“书之本旨),最终“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也枉然”。
总之,为迂阔人物立传鸣不平,和对人类文明失落深深的悲叹,我觉得这才是作者的境界和高度,这两点才是《红楼梦》所要揭示和表现的主题,但这些都是没法明说的,只能化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了,让读者来解其中味。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