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窑盏
幸福树
幸福树 5562 0
2019-04-04 21:37

     宋代建窑盏历史与发展

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影响十分广泛,深受日、韩、台等地区茶道的重视。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图示兔毫茶碗文献记载:建盏生产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衰落,明代停烧。数百年来,"建盏"的恢复和研究,一直为陶瓷界所关注、研究者所追求。1979年开始,离休干部栗金旺领着女婿孙建兴和女儿栗云及外孙女孙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历经艰辛,不懈探索,分析了数千片建盏残片的烧成规律,经过数万次坯釉配方调试,以及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来努力提高制品成功率。试制出兔毫、油滴、曜变等系列建盏,恢复了建窑系列传统技艺,终于使失传的"建窑建盏"系技艺复原,重现人间,让国之瑰宝重焕光彩。

2008年以来,星辰、建窑两所向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申报研制发掘的"建窑建盏制作(烧制)技艺",分别于2009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栗金旺、孙建兴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福建省文化厅授予"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孙建兴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折叠编辑本段制作技艺

在历史上,建窑以黑釉瓷器著称。依据釉面纹理的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六大类。建窑黑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俗称建盏。其胎质厚实坚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击可闻金属之声。建盏大多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浅圈足,足根多见修刀。其造型古朴浑厚,手感压沉,从形态上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类。建盏都用正烧,因建窑黑釉普遍釉汁肥厚,为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底部发生粘连,其外壁多施半釉,且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 建盏对土壤有着严格要求。建窑之所以会诞生在闽北,是因为闽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建窑所产的黑釉"建盏",就是采用闽北地产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等粉碎加工后制成。 建盏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流程,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建窑建盏"的制坯成型,是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将双手将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气呵成。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在准确适度的内外两个力的调合中,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孙莉现场演示

折叠编辑本段烧制技艺

宋时建窑产出的黑釉瓷产品,主要以曜变、金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纹为主。"建盏"是在窑内高温焙烧的过程中,通过火的艺术,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在古时,这些斑纹人工难以控制,形成的各种变幻莫测的釉色,让人感觉象宇宙星空的景色,精美绝伦,给人以质朴、典雅的美感。属于我国古代结晶艺术釉,是宋时建窑的杰出成就。有关专家认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烧制出以往所没有的天目瓷,其制作的建盏,在器形、釉色和本质结构上均达到"形似、神似 、质似"的艺术水平。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变,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的,又具有美丽斑纹的建盏是很困难的,即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所产出的建盏,成品几率低,优秀的建盏在市面上更少。其中曜变盏斑纹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在当时人工传统烧制几千万件中,才能偶然得到一两件曜变斑盏。烧制上百万件中,得到一两件油滴斑盏,"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件曜变斑建盏,分别珍藏在日本静嘉堂文库、藤田美术馆和龙光院,被该国视为国宝。据公元1511年出版的日本《君台观左右账记》史册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从这里不难看出,建盏烧制出的黑釉碗盏,其价值高得令人瞠目。"虹彩金油瓶茶碗建盏的工艺特点表明,烧成一件完美作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废品和次品,从我们走进古窑遗址,就会看到那漫山遍野地瓷片,说明了宋代建窑艺人,要烧制难度大,成功率低的茶碗,是因流行于宋代的斗茶文化艺术,也充分说明了建窑的历史与斗茶历史息息相关。

折叠编辑本段传承现状

作为我国瓷坛明珠的建窑建盏,自元代初中期以后却逐渐被历史的尘土所掩埋,一度陷入沉寂。为使失传的建窑茶盏重见人间,栗金旺、孙建兴和栗云及孙莉一家三代人,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在原有研发建窑黑釉、金(银)兔毫制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陆续挖掘研发出建窑黄(红、蓝、虹彩)兔毫、金(银、红、蓝、虹彩)油滴、国宝油滴(星)建盏、白点(蓝点、黑点、银点、虹彩)鹧鸪斑、曜变、异毫、毫变、窑变、黄天目、蓼冷汁、灰被、金(银)彩文字天目、铁绣斑、木叶、玳瑁、柿红釉等三十种系列"建盏"制品,经国家、省级专家组织评审检测分析和鉴定,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拙朴隽永、形神兼备的仿宋建窑产品,无论胎釉、造型、花纹都可与古建盏相媲美,再现了千年古窑之盏的艺术魅力。 孙建兴,曾为德化红旗瓷厂配方试制组技术员,后进入西北轻工业学栗金旺在展示建盏院陶瓷专业(现为陕西科技大学)学习,为恢复与挖掘我国宋代建窑技艺,1979年,借调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参加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组织恢复建窑(建盏兔毫釉)科研组,主要负责配方和工艺,经过一年的研究试验,初步试制出仿宋建窑兔毫盏。这期间,孙建兴认识了在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工作的栗云。为了全面地恢复失传的建盏技艺,1981年,孙建兴栗云夫妻先后从省城调到闽北工作。工作之余,他们在帮助建阳烧制建窑兔毫盏、油滴的基础上,1982年,帮助南平陶瓷厂仿制烧出油滴盏,该制品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是成功的。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挖掘建窑建盏技艺,1991年,孙建兴岳父栗金旺领头创办了民营科研机构-福建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任所长,2008年,孙建兴与岳父栗金旺、妻子栗云以及女儿孙莉创办了南平市建阳建窑陶瓷研究所,一家三代人投入到系列"建盏"的研发中,使建窑建盏的技艺得以完善并传承、发展。 孙莉受家庭环境薫陶,大学毕业后跟着外公和父母痴迷于建窑科研工作。用近10年的青春时光与泥相伴,现已掌握了建窑建盏技艺,尤其是曜变的制作成型及烧成技艺,作品'油滴天球瓶'入选中国第二届新秀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8年,孙莉担任了南平市建阳建窑陶瓷研究所所长。她觉得"通过努力地去塑造着自己所希望的完美建盏,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提高技艺水平而得到的那种成就感,是最快乐的事情了。"现今,她的建盏作品,分别在国家、省级有关会议及参展上,获得金奖,银、铜奖和优秀奖,并获国家专利两项。

折叠编辑本段传承意义

油滴花瓶(银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迫切,建盏文化重新被人们所认识。日本人把中国的饮茶习俗发展成其独有的茶道文化,长期以来,优秀的建盏,是日本国上层阶级所珍藏和使用的宝物。如今,武夷茶正强劲崛起,建盏与茶紧密结合,必将也随之兴盛。一只质朴、典雅的"建盏"就是充分利用了釉料的材质,把固有的潜在的美表现出来,它所给予人们的不仅是大自然和宇宙的壮观美,还有视觉和触觉所不能觉察到的,一种靠心灵才能感受到的美。建窑建盏的制作工艺,将流畅、简炼、实用的造型、精光内蕴的釉色和匠心独到的斑纹和谐地统一于建窑珍品中,使之无庸置疑地屹立于中国古代黑釉瓷制造的巅峰,成为一朵富有诗意的瓷坛奇葩。"建窑建盏"是我国古代黑釉瓷的巅峰之作,对其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促进我国对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1年3至5月,一家三代传承人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特邀,举办了"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成果展"。当我们走进非遗博览苑,静静品味建窑建盏的科技含量、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将会为这鸟语花香的光阴倍添一份春情春趣。2016年3月22日下午,"天工开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精品邀请展"在上海滩大美术馆盛大开幕(展期从3月22日持续至4月15日),"不为"建盏作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受邀参加本次展览。此次展览汇聚五湖四海著名非遗技艺及其传承人,向观众展现全国非遗精品。

濒危状态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建盏是我国瓷坛上的一颗明珠。为使失传数百年的建窑名瓷重放光彩,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海内外的有关人士,纷纷前往窑址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特别是建国以来,全国各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当地政府及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多次配合,对建窑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部门运用科学手段,对建盏的胎、釉化学成分和烧成温度、气氛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化验。 1979年9月始,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倡导,福建省科委牵头、省轻工研究所负责,以及建阳瓷厂协作,初步恢复了建窑兔毫盏。但由于建窑建盏传统工艺技艺复杂,技术难度高,现代制作是以拉坯成型和注桨成型为主,烧成成品率低。随着传统制作技艺中的原料配比变动,原料工程人才尚缺,面临着从业人员少,专业研究人员更少,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因此,传统手工制瓷技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濒于消亡,亟待拯救与保护。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的发展迫在眉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建盏技艺的科学理论,以及在制作技艺方面不断完善与提高。

图片:2b9e145691a9c4a591e6ef9c6b10168.jpg

图片:af4c04ddea472bee49224674c3ec27c.jpg

图片:d0b6616655f4b7b235e1b899114e7b8.jpg

图片:f4b3943862397c9a1be44c5fc79376f.jpg

图片:b26725917feb192a957404cd2e393f0.jpg

图片:a350651ead048a5417c6a9ba0fd1eec.jpg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