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都要考评,为什么家长不需要考试?
市中心幼儿园
理论园地 2019-06-06 11:50


有人做过这样的街头访问:孩子在幼儿园出了事,你觉得是谁的责任?27%的家长认为,当然是幼儿园的责任;54%觉得幼儿园负主要责任;只有19%的家长表示,要看具体情况。


而当家长面对“具体情况”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态度呢?


01










前段时间,关于幼儿园的热点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归责问题争议不断。有人觉得幼儿园责任大、老师不称职,也有人觉得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才是诱发问题的关键。


但对于这样的偶然事件,我们真的能分清谁的责任更大吗?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在事后评判和计较,却没有积极配合、做好防范教育工作呢?


同样是教育孩子,同样是为孩子好,在家长和老师之间,似乎总存在矛盾和分歧,家园共育似乎很难推进。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




什么时候,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如此剑拔弩张?
什么时候,幼儿园变得“隐患重重”?
幼师这碗良心饭,真的不是谁都“敢”吃。




02


幼师的工作是真的繁琐:


每天,她们要提前入园,做准备,七点多钟开始忙碌的一天……
晨间活动、教学活动、区角游戏、户外活动,说学逗唱、连蹦带跳、三头六臂、火眼金睛。


为什么现在的幼师都是年轻人?年纪大了体力不一定跟得上。


中午不值班的话她们可以稍做休息,要是轮到值班,那就写总结做手工吧。等孩子们醒了,再开始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游戏……


等家长们相继把孩子接走,幼师才开始真正的工作……


把之前写的计划拿出来,对照着写总结报告;网上找素材,准备下个主题的环创。教案上园长留下的批注还要仔细修改……


对了,马上六一了,她们可能在苦恼班上的节目还没排好,火烧眉毛……


前一阵大家都在热议“996”的工作制太不人性化,幼师们暗自苦笑,别人“996”,她们“7XX”,明确的比别人早,不明确的时间,一拖就是一天。


作为幼师,她们还需要接受各种考评。




入职前需要考取幼师证、上岗后需要考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期中,还穿插着沟通能力、自控能力、个人特色能力、专业知识、影响力等等一系列的考查。


投入青春和热爱,去不断贴近每一个孩子的需要;不断领悟反思,去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的成长。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很难被大家看到。


反而是一次意外、一点小失误,就能招来投诉、指责甚至打骂,让紧张、客气和焦虑几乎成了幼师的职业病。




用专业知识、善良与热爱换来的“幼师”称号,却变成了备受指责、社会轻视的群体。这正是笼罩在学前教育上空的疑云:越来越多的幼师陷入了迷茫;而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接受教育。


300万的幼师缺口,本来就让学前教育的发展缓慢,如若再让恶意的指责和不良的舆论逼走那些好幼师,最后受损的,是孩子的教育。




03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一方面,需要幼儿园的合理组织,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以下是一份家长测试卷,各位家长可以自查下,做得怎么样?如果您是老师,也请分享到朋友圈,提醒更多的家长对照......


一、孩子回家后心情不好,您会怎么做?


A     每日一问,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呀
B     疑惑询问,今天怎么又不开心
C     不予理会,觉得孩子心情看天气
D     没发现孩子心情不好


二、发现孩子衣服脏了,您会怎么做?


A     “今天是不是上了美术课,记得把作品带回来给妈妈看哦”
B      批评孩子,怎么又把衣服弄脏了
C      拍个照片发家长群里,@老师
D      已经淡定,直接扔洗衣机


三、家长会、亲子活动,您都参加了吗?


A     每次都参加
B     只要有空,就会参加
C     偶尔参加
D     什么家长会?不记得了


四、对于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和家长通知,您了解多少?


A      非常清楚,作息时间、什么能带什么不能带都知道
B      一般了解,会时常查看提醒
C      基本了解,需要老师提醒
D      不是很了解,觉得没必要


五、发现孩子胳膊上有块淤青,您会怎么做?


A      关切的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帮孩子处理淤青
B      打电话询问老师,了解情况
C      领着孩子去幼儿园讨说法
D      不分清红皂白,打骂老师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人会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性格以及各方面能力的信息来源也是家长,家长本身就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合作者,而不只是参与者,更不是旁观者和评价者。


“父母”是我们没有经过考试就得到的“奖状”,我们享受着孩子带来的欢乐时光,也应该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为人父母,没有考卷,却处处是考验。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有问题,及时沟通,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家园共育,共同为孩子搭建更好的成长环境。
分享: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