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帮扶 五条路径 偃师走出特色脱贫增收致富路
2017-01-12 08:10: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6年以来,围绕中央和省委、洛阳市委的决策部署,我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群众增收做文章,建立“五重帮扶机制”,明确“五条脱贫路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出了具有偃师特色的脱贫增收之路。目前,全市建档立卡的4898户、16180名贫困户人口中,已有573户、2006人成功脱贫。
    (薛喆 讯) 2016年以来,围绕中央和省委、洛阳市委的决策部署,我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群众增收做文章,建立“五重帮扶机制”,明确“五条脱贫路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出了具有偃师特色的脱贫增收之路。目前,全市建档立卡的4898户、16180名贫困户人口中,已有573户、2006人成功脱贫。

五重帮扶 “一对一”保脱贫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我市通过4次不间断精准识别“回头看”,建档立卡贫困户4898户16180人,未脱贫4027户13063人,其中因病致贫占45%,缺技术致贫占17%,缺资金致贫占16.5%,缺劳动力致贫占11%,其他原因致贫占10.5%。
    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市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五重帮扶”机制,20名我市党政领导分包20个贫困村,121个我市直单位定点帮扶154个贫困村和非贫困村,20个驻村第一书记进驻20个贫困村,30家企业定点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一对一”定点帮扶,全市2718名党员干部与4898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切实帮助其解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入学就医等实际难题。

 

转移就业 一人带富全家


    “2016年5月,北台壁纸厂到邙岭镇丁门口村针对贫困户开展专场招聘,我去应聘,被招进了厂,经过岗前培训和上岗试用,现在每月基本工资2000元,干得好还能拿提成,算下来一年能挣两万多元,能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北台壁纸厂职工王冬高兴地说。
    我市中小企业起步早、发展快,改革开放以来催生了三轮摩托车、制鞋、针织、电线电缆、化工、石化管件等一大批中小企业,目前登记在册的企业4100多家、各类工商个体户19800多个。依托产业优势,我市深入贫困村举办21场贫困户(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引导贫困户到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就业,先后帮助1819名贫困户实现转移就业。我市分5次为有就业倾向的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借助万达快钱电商平台举办4期培训,培训50余人;开展“雨露计划”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升技能创业就业,目前已有570人完成培训。通过多种途径鼓励贫困户学习一技之长,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产业扶贫 到户增收致富


    “以前只能靠打零工挣点钱,常年奔波赚钱还少。2016年村里给俺们贫困户每家送来了200只种蛋鸭,合作社来给我们开展培训,教俺技术,再过些日子鸭子产蛋了,还有人专门来村里收鸭蛋,不用愁销路,以后就不用到处找活了。”我市邙岭镇刘坡村养殖户李焕平满怀期待地说。
    李焕平家的到户增收项目是我市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2016年,我市将现代农业发展与扶贫对象自身特点相结合,开辟了一条“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径,先后谋划了4个产业基地项目,目前都已见到成效。首阳山办事处、邙岭镇以偃师鑫科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养殖产业基地项目,在邙岭镇刘坡村建成10个养殖单元的种鸭养殖小区,吸纳119户贫困户参与养殖;以缑氏镇崔河村为中心的大棚蔬菜基地建成葡萄大棚30座和蔬菜大棚3座,安排12名贫困户劳动力参与种植,到年底还将与贫困户进行利益分成,目前他们已通过卖大棚蔬菜获得1.2万元的收益;以省级龙头企业众品公司为龙头发展养猪产业集群项目,与邙岭镇丁门口村60户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以府店镇柏峪村、来定村、安乐村为中心发展旅游产业项目,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预计每年可增加村民收入100余万元。
    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周期风险难控,对此,我市积极探索“群众点菜、干部下厨”的扶贫模式,选择12种适合贫困户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定制了产业扶贫品种“菜单”,目前已发展种植贫困户55户,发展养殖贫困户325户。与此同时,我市组织畜牧、农业等部门送技术、送服务,举办技术培训13期,培训贫困群众1200余人;邙岭、府店等镇引导贫困群众购买种植养殖保险300余份;我市地税、残联等部门出资3万元为周山村贫困户提供种植养殖物资,健稷公司、建龙公司、大唐首电等企业帮助解决贫困村种植养殖、农产品销路等问题,增加贫困家庭收入。


易地搬迁 住新房稳致富


    “俺家4口人,选了个80多平方米的套房,真不敢想象这就是俺以后的新家了,肯定既宽敞又亮堂。”我市府店镇柏峪村贫困户苏石壮看着户型图激动地说。苏石壮一家4口人都住在土坯瓦房里,房子年久失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饮水、交通也很不方便。搬出去住新房,让苏石壮一家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在柏峪村,像苏石壮这样的贫困户共有22户87人,目前已有6户24人选好了新居。据了解,我市易地搬迁总人口为100户370人,其中2016年计划搬迁25户104人。目前,首批安置房主体已完工,配套设施正在施工,基本达到入住条件。安置房位于产业集聚区,群众搬迁后可就近就业,也可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帮助其就业,从而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政府“兜底” 落实救助政策


    针对“弱势”困难群众,我市出台“救急难”政策,对农村因病因残致贫特困家庭实施医疗救助、对农村因学致贫家庭学生实施帮扶救助、对农村贫困户家庭实施转移就业、对危房改造家庭实施帮扶救助等措施。我市财政出资50万元,设立精准脱贫专项救助金,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捐助,对患有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给予救助。目前,2016年全年发放临时救助与扶贫救助共计20.9万元,另外为1109名贫困学生发放帮扶救助资金91.346万元,切实解决因学致贫家庭的实际困难。
    与此同时,我市对“弱势”困难群众实行“全兜底”。对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予以资助,参加新农合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1831名低保对象和260名五保对象,由民政部门申请财政资金为其全额代缴费用,解决其因重大疾病造成的生活困难;参加新农合的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个人缴费部分每人每年减免30元,由我市财政予以补助;我市还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对其进行资金补贴,做到“弱势”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一户不少、一人不落,坚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

相关热词搜索:偃师 致富路 路径

上一篇:洛阳市质量考核组抵偃考核
下一篇:五世同堂大家庭 孝德和睦乐融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