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偃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忆古亳大地的革命风云
游客
要评论请先登录 或者 注册
66条回应 只看楼主 最新
元尖坡 秀才 2019-08-07 14:36 30楼
  补记“刘道安两次脱险记”①蔺窑脱险记:20世纪30年代,偃师一区(中山乡)区政府设在蔺窑村蔺淮深家院子里。1932年春,刘道安任一区区长时,与该村保长蔺桂轩等人关系密切,极力为贫苦群众申张正义。1933年秋,因被告“通共”,刘道安将区政府置办的枪支交由蔺桂轩留存后,紧急从蔺窑出发,经过东屯村魏窑赶往回郭镇车站,奔赴开封。这批枪支被保存在水囤子里,后由蔺桂轩之子蔺少仪携带一挺机枪、十几支步枪参加了县独立团。②开封脱险记:因白色恐怖日趋严重,刘道安于1937年底赴开封隐蔽,不料被国民党宪兵发觉而跟踪追捕,他急中生智,连忙跑到开封警察分局局长柳乐亭(偃师顾县宫底村人)处寻求暂避。当晚,柳乐亭为刘道安换了衣服,拿出盘缠并送到开封火车站离汴赴延安。解放后,柳乐亭因营救我地下党工作者有功,人民宽恕了他。
元尖坡 秀才 2019-08-08 23:32 31楼
             (三)在偃、巩、登中心县委期间的工作

  在刘道安担任偃、巩、登中心县委书记期间,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偃师、巩县、登封多数区乡建起党组织,积极宣传发动群众,一度开创出加强团结、国共合作、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在省委、豫西特委的指示下,刘道安请大哥刘潇然暂时弃教从政,利用其上层关系出任登封县长,对我党在登封开展各项工作十分有利。当时,有的党内同志特别是新发展的知识青年和农民党员,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问题认识比较模糊,认为国民党政府人员都是反动的,刘道安进行耐心教育,解释中央统战方针政策,强调要尽可能利用各种合法形式,进行适当方式的说理斗争,争取和教育一切愿意抗战的爱国人士,取得了实效,如在很多农村举办“识字班”、农民夜校等群众性抗日组织活动,将国民党原有的县妇女会公开合法组织改造为我党实际领导的“偃师县妇女抗敌救国会”。同时,刘道安还保持高度政治警惕性和党的原则性,与国民党顽固分子进行坚决斗争,如1938年春在偃师教育界领导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终使县教育局长周培元倒台、偃中进步校长刘晋清被释放,这不仅在偃师,而且影响波及洛阳、登封、巩县,起到了推动团结抗日、促进统一战线和党的各项工作的积极作用。
  在抗战初期的统一战线形势下,刘道安在偃、巩、登各县运用统一战线的合法掩护,抽调党员举办抗日游击战争训练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知识教育、党员基本教育和统一战线教育。后来的实践表明,在国民党屡次发动的反共高潮、偃巩登和洛阳地区处于日寇占领及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绝大多数党员干能够在复杂困难情况下,遵照党的指示,或分赴延安学习,或转移工作地区,或参加革命队伍,或就地长期隐蔽,保存革命实力,这与刘道安任职期间不仅大量发展党员队伍、而且极端重视党员质量、加强党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937年10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指示,为团结和帮助豫西地方实力派、国民党第十五军军长刘茂恩的军队,争取豫西抗日武装斗争的主动性,党组织安排杨章武、郭晓棠等协助十五军在巩县焦湾建立十五军干训班(后迁往陕西宝鸡),培养军政干部。刘道安担任偃、巩、登中心县委书记后,在偃、巩、登各县招收四五百名进步青年参加干训班学习,他还动员三弟刘克强参加。后因国民党实行防共反共政策的影响,干训班政治情况随之恶化,其中不少党员和进步学员陆续考入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道安具有全局观点、战略眼光和政治军事上的预见性。他认为,一旦日寇进犯豫西,就立即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偃、巩、登交界山区是较为理想的根据地边区,因此,抓紧推动建立偃师南部与登封嵩山地区党组织。巩县兵工厂是国民党政府三大兵工厂之一,所产“中正式”步枪闻名于世,是当时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刘道安十分重视巩县孝义兵工厂党的秘密组织恢复与发展,亲自掌握有重要作用的、具备兵工厂熟练生产技术的特别党员,由他直接联系,主要着眼于为未来豫西抗日武装斗争解决部分装备和枪枝修造问题。1938年春,刘道安与偃、巩、登中心县委同志研究计划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后,安排曾在巩县孝义兵工厂工作的若干技术工人,一度建立起一个小型兵工修造所。此外,他特别重视在境内陇海铁路线工人和黄河各渡口点船工中开展工作,亲自联系和掌握有特别党员和进步分子,长期隐蔽待机,1944年太行军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南渡作战、1947年太岳区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反攻中,这种秘密工作都显示出重要效应。
  鉴于偃师县委和偃、巩、登中心县委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培训武装干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刘道安受到中共中央北方局、河南省委特别嘉奖,奖发《新华日报》一份一年,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政治荣誉。
元尖坡 秀才 2019-08-12 08:39 32楼
          (四)善于开创新局面的党的组织者——“中原通”

  刘道安长期从事地下党工作,被党组织派往的地区多属于政治环境恶劣、白色恐怖严重而又关系抗日救亡、急需打开新局面的地区,战斗足迹遍及豫西、豫东、豫南、豫北,他的老战友曾给他一个“中原通”的称号,这从抗战初期的调动经历可见一斑:①1937年10月至1938年7月先后任中共偃师县委组织部长、书记和偃、巩、登中心县委书记,在偃师、伊川交界山区开办抗日游击战争训练班,训练了数十名骨干,筹划了根据地蓝图。②1938年7月至11月任豫东南特委(机关驻地潢川)副书记兼组织部长。③1939年1月至2月任陕县县委书记,期间参加刘少奇主持召开的“渑池会议”。④1939年3月至1940年6月任豫东特委(机关驻地西华)书记,期间领导和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后编后苏鲁豫皖边区抗日游击支队(新四军的前身)。⑤1940年6月,刘道安作为党的“七大”代表去延安做准备工作,先后到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高级部学习,期间受到毛主席和陈云同志接见,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频繁的调动,充分说明抗战时期军政形势变化极快,亟需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快速作出调整,同时也印证刘道安听党指挥的坚强组织纪律性,展示出他迅速适应新情况、驾驭复杂局面的过硬本领。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派遣刘道安和一批干部回河南工作。他带病上路,穿越多道封锁线后抵达太岳根据地。1945年12月,刘道安担任中共太岳区豫西工委(后改为太岳区五地委)专职副书记,负责豫西地区地下党工作,为晋冀鲁豫解放军南渡黄河、解放豫西地区奠定基础。1947年秋,担任太岳区五地委书记兼五军分区政委。1947年8月,刘道安率随陈(赓)谢(富治)大军南渡黄河,1948年6月,参加解放洛阳和豫西的战役行动,担任豫西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国民党胡宗南部纠集地方匪霸武装进攻豫西新解放区、到处烧杀抢掠时,刘道安率领豫西军民坚持斗争、训练干部、建党建政、开展社会改革,有力支援了解放大军前进作战。
  刘道安是偃师地下党革命斗争时期县委班子中立场坚定、成就突出的领导人之一。自1937年秋奉中共中央北方局指令回到家乡开展地下斗争,直到1947年秋随陈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豫西,他同偃师党组织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1948年春,刘道安和一专署副专员张云生带领一支武装部队回到偃师,巡查高龙、大口、缑氏等地敌情,镇压土匪、恶霸,同时指示新生的人民政权抓好恢复生产、支援前线和恢复教育等工作,紧抓宣传舆论和人才培养两件大事,亲自部署组织偃师联合中学,写信动员革命知识分子、北京大学毕业的石静涛先生出任校长,使偃师的教育恢复和支前工作走在了豫西前列。偃师彻底解放四个月后的1948年8月30日,中共偃师县委正式建立,以公开名义领导全县各项工作。县委直属豫西一地委领导,刘道安作为豫西一地委书记,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领导和帮助偃师开展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
  1948年12月郑州解放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总前委进驻郑州,组建郑州市委,急需加强城市工作。中原局调刘道安任郑州市委职工委员会书记、市总工会筹委会主席,旋即又担任郑州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郑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主席。1950年春,当选为河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是郑州市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的重要组织和领导者,为开辟河南省城市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经历长期地下斗争和艰苦岁月,特别是郑州解放初期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刘道安积劳成疾,终致病情加剧,直至卧床不起才住进医院,很快又转送北京治疗,195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5岁。时任郑州市委书记宋致和回忆说:“市委决定送他进京治疗前一天,我们去看他,他还念念不忘交代急切要办的工作。只是在这时,他才不好意思地提出一点请求,就是请市委托人从估衣摊上买一件旧皮衣,以便遮盖他那骨瘦如柴的身体,好在病情缓和时和大家一道坚持工作。这是他一生唯一一次向组织提出要求。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件旧皮衣还没有弄到,他就和我们永别了。”中组部将其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绘制巨幅遗像、书写碑文和悼文并专程送达河南,碑刻铭文盛赞他“对党忠实、积极负责、作风正派、生活朴实”;中共河南省委的唁电称:“道安同志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十六年来如一日,他的艰苦朴素、民主负责的作风,他对党、对人民事业的忠诚不渝,他长期坚持地下党的工作与开辟豫西解放区中的贡献,都将给党和人民以永远的记忆与悼念。”

  附注:①刘克强(刘道安三弟):曾化名艾力,1915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抗大一分校第一总队、新四军四师十一旅、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等部队的政治指导员、党支书、党总支书记、组织股长等职务。1947年7月担任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卅五团(现西藏军区一五九团)二营政治指导员,在参加解放周口的战斗途中,7月23日于商水县邓城镇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32岁(以上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1989年3月在邓城为刘克强烈士所立墓碑文)。有位作家题诗赞扬:“跃马烽火去匆匆,忠魂一曲谱邓城;千里寻觅豪情在,尽付沙河浪涛声”。
②刘洪阳(刘道安五弟):曾用名刘志远,曾担任申阳村党支部书记,1938年5月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后编入新四军,1949年任豫皖苏军区六分区十一团政委并率部参加淮海战役。解放初,随军入四川剿匪,先后任川南区委干部科长、内江地委副书记、泸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四川省计委主任、副省长、省委常委及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1985年离休。
元尖坡 秀才 2019-08-13 20:54 33楼
               偃师市沦陷时期日伪军警情况简述

  1944年5月偃师沦陷后,日本侵略军110师团一个中队200多人在中队长赤田仁带领下,驻扎在新城温如图书馆。此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鬼子已成强弩之末。占领偃师后的200多名鬼子也不能经常保持满员,平时只有60多人驻守新城,以温如图书馆为中心向四周扩地五六十亩,强抓民夫1000多人,历时两个多月挖土壕、筑高墙、修碉堡、设路障,造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土围子,配有山炮一门,架在正南方200米处的土崖上,隔三差五向着营防口、白云岭、缑氏等地打几炮,以壮声威。
  自从和赵卿当上日伪县长、成为偃师地区最大的汉奸后,日伪县政府警卫队20多人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县政府、特别是和赵卿的安全,警卫队长是马洼人王中魁(1945年3月调整为牙庄人贾有功);群众经常看到和赵卿每逢上下班时,警员十余人提枪前呼后拥,生怕有人行刺。日伪警察局设在偃师火车站西边一处院落(今市委招待所东半部),局长为丁白谷(牛庄人)、警察大队长刘应兆(坟庄人),手下有警丁50多人,主要任务是看守窑头寨监狱、逮捕和镇压抗日军民。
  在伪军方面,一些恶霸、土匪、伪、顽人员相互勾结,孝忠日寇。其中最恶劣的是贾世勋(山化牙庄人),日寇未到偃师之前,就组织“剿共和平救国军”,自封为司令;日寇占领偃师后,他立即投靠日本,变为“皇协军”司令,最多时有500余人(对外号称千人),经常驻扎在新城村张家沟的有200余人,流动设防驻扎在杨村、营防口、缑氏等地300多人,经常协助日本鬼子“扫荡”,先后帮助鬼子打扒头、攻口孜、血洗段湾、剿杀段庚寅挺进抗日游击队等,双手沾满了抗日军民的鲜血,是偃师日伪政权的主要帮凶,在1945年4月的缑氏歼灭战中被彻底打垮。
  当时偃师县被日伪划为9个乡,每个乡公所有伪自卫队员四五十人,设中队长一人,由乡长掌握。他们催粮派款,抓丁拉夫,鱼肉百姓,横行乡里。在9个乡里,浮山乡(驻大口)乡长秦敏修、德高乡(驻大屯)乡长陶子杰、景阳乡(驻缑氏)乡长吴桂五最为恶劣,为汉奸走狗中之死心塌地者。这三个人手下的自卫队员比其他六个乡的队员之和都多,每人掌握100多人,除负责镇压群众外,还经常伙同贾世勋伪军帮助日寇进犯抗日根据地,屠杀抗日军民。
  日本特务组织驻扎在新城下边马路半坡的一座窑院内,名为调查班,实为谍报队,有正式谍报员12人,包括辽宁人江汉卿、东北人陶贤达、沈阳人左宗辉、天津人许继彦、东北人刘辛(秘书科长)、东北人钱如山(政调科长)、唐僧寺聂村人席汉卿(1945年4月接任日伪县长)、牛庄人牛历亭,另有谍报队员张珂等4名偃师当地人。其主要任务是向日本特务机关搜集军事情报、监督调查日伪政权和伪军中的异常动向、秘密处决和残害抗日志士。江汉卿、陶贤达、左宗辉、许继彦还兼任县政府政治督导员,左右县政府工作。
  抗战时期,偃师日伪军、警、特组织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残害人民,在偃师犯下了滔天罪行。
元尖坡 秀才 2019-08-15 10:18 34楼
                  郭俊鹤三次历险记

  郭俊鹤,外号郭老八,1922年出生,李村油赵人,早孤,自幼家贫,事母至孝。1940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洛阳县长、孟津县长、伊川县委书记,1959年病逝于郑州。这里着重谈他的入党后的一段经历和三次遇险经过。
  一、入党后的轶事
  李村镇自古有“小洛阳”之称,油赵村位于镇南约三公里,文化教育风气浓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大学生多人,这为传播进步思想提供了条件。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油赵村教师郭靖、韩长水、郭耕田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党支部。他们看到年轻的郭俊鹤出身好、办事公正、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就主动帮助、教育和培养他。1940年初冬,郭靖(字安堂)、韩长水(字治安)、段修理、段双保(字均亭,段沟人)和郭俊鹤等八人在油赵村北砖瓦窑召开党的秘密会议,地下党负责人韩林(诸葛镇韩村人)传达了上级关于打好抗日持久战、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有关精神。当夜,郭俊鹤参加了到李村镇上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的行动。
  一夜之间,抗日标语满街,到处盛传八路军即将到来。李村四大户冯汉章、魏炳若、赵子阿、李克让惶恐不安,四乡富商如杜寨杜洪开设的天庆永粮行、梁村梁财神的恒庆长商号,都在议论关门停业、转移资金回村事宜。洛阳专员李杏村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此时暂住李村的公馆,国民党军长裴昌会公馆内也人心惶惶,乡长张连三早晨就带领乡丁搜捕张贴标语的共产党人。他哪里知道,郭俊鹤等人正在李村十字街南口贾银成的剃头铺后院(地下党秘密联络点)里睡大觉。
  二、第一次遇险
  日寇攻陷洛阳的第二年(1945年)早春,地下党组织派遣郭俊鹤赴偃师山张一带,向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送一份重要情报,临行前党组织负责人一再嘱咐:“此行多加小心,特别是寇店乡孙窑村,那里是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顽固堡垒。据悉:国民党十五军军长武庭麟在洛阳战役中败退下来,潜藏在洛阳县参议员孙文衡家中(孙窑村)。武庭麟在那里封官许愿,笼络其镇嵩军旧部,以图东山再起。他指派孙窑的孙甲六为剿匪大队长,驻扎马寨村招兵买马。孙甲六为了显示其威风,前几天还把山窑村一个叫山起的农民,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枪杀在马寨河里。此行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当郭俊鹤完成送信任务、返程路过经周寨时,恰遇孙甲六一行,郭俊鹤被带至经周寨一个长工园内轮番讯问,郭俊鹤说:“肖村俺舅有病,我来看他,天晚了,妗子不让走,可家里羊没人管,才摸黑往家赶,就为我叫老八才遭了麻烦。”闻讯赶来的该村远房姑姑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后巧妙解围。解放后开展镇反运动时,孙六甲改名换姓,逃到陕西户县涝峪口南山当石匠,以锻磨为生。1959年被当地乡政府抓获,移交后在偃师姬桥村被依法处决。
  三、第二次遇险
  1945年3月,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任荣耀在偃师肖村(临时办公处)给油赵村党组织负责人郭耕田写信寻求人才,郭同宣、郭俊鹤被推荐分别去当材料员、联络员。一次,郭俊鹤被派去采购电话用的电池等通讯器材,此非一般民用物资,加之交通不便,携带困难,任务艰巨,但凭着聪明机智和细心果敢,还是搞到不少所需物资。一个夏夜,他扛着内装30节电话用大电池的麻袋途径杨裴屯时被查获,伪保长将其送交日伪九贤乡公所,敌人声称将按私通八路治罪。任荣耀不惜重金,暗中找人说情,先由禹宿乡(管辖油赵村)大队长郭冠军(油赵人)给九贤乡副队长袁殿邦(李村袁沟人)写信,请他帮忙放人,说是与郭俊鹤既是乡邻,又有亲戚关系,并证明郭俊鹤确是“良民”,只为牟取高利,经营违禁物品,并无政治背景。袁殿邦这才按一般经济问题处理,处罚一大笔款后放人。
  四、第三次遇险
  日寇投降后不久,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十五军军长武庭麟复任洛阳警备司令,青年军206师师长邱行湘驻守黄河河防,自谓洛阳是“金城汤池”。
  郭俊鹤此时担任地下交通员,联络黄河南北。1946年深秋的一天,郭俊鹤从洛阳出发,走新安县仓头乡黄河古渡狂口村,拟北渡与陈谢兵团联络。由于经常从此渡河,早晚在此歇脚,与富有正义感的村民王大富结识。通过王大富的牵线,郭俊鹤认识了狂口对岸的“水兽李三”。据郭俊鹤的警卫员孙武欣(寇店西朱村人)回忆,亲眼见过李三踩水过河的情景,“此人在解放大军渡黄河前后,多次护送革命干部,还受过嘉奖”。这晚,郭俊鹤来到狂口,照例通过暗号见到王大富,不料遭国民党河防队员搜查,经王大富掩护后脱险,随即由李三前边踩水领路、郭俊鹤用两只葫芦凫过黄河,直奔解放区而去。
元尖坡 秀才 2019-08-16 17:07 35楼
                1935年偃师县城洪灾拾零

  老城原来是偃师县城,城墙高三丈余,全是特制的巨型砖包砌,外有护城河,宽数丈,再外有护城堤,既防止水患,又防匪患,固若金汤。出城越堤,除北关是无名砖桥外,东关有双凤桥,南关有迎仙桥,西关有二龙桥,全是青石拱圈,极为别致。城内有笔挺的四条大街,站在十字街可看见雄伟壮观、巍峨屹立的四座城门楼;城内有大小商号数百家,每年有三个大会(农历正月十三、七月十六、八月十六)、二十个小会。单就正月十三这个会期,常有八台大戏助兴,在会期商贾云集,繁华异常。
  1935年7月6、7日两天,豫西地区天降暴雨。7日晚,伊洛河水陡涨,洪水把城东、南、西门全部围住,水位继续上涨。8日黎明时分,四门受困;早晨东北堤决口,水开始灌向城里,相继决口三处,瞬息全城成了一片汪洋,好好端端的一座古城被洪水吞没。当时的《上海晨报》以粗体大字“偃师陆沉”,发表了这一惊人消息。
  水淹前的一天,县衙役鸣锣通知护堤。居住在城里的群众早有护堤习惯,除患病外,凡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包括十三四岁的孩子,都自觉带着筐、杠、锨、镢、耙上堤抗洪,这已成为没有条文的“法定义务”。上堤2000多人分街道包堤。洪水来势凶猛,快要平堤了,人们奋力运土加高大堤,苦战了一个昼夜,低处增高了一米多,从堤的上沿挡住了洪水,但东门外告急,大堤底部被洪水钻了个窟窿。虽采取多种措施,但均未奏效,霎时河堤决开了大口子,接着西南大堤决口,南城门也被洪水推倒,8日约7时,居民被迫从堤上撤下来,各自转移物资。
  一日未过,繁华数代的县城变成汪洋一片,房屋倒塌殆尽,生命和财产损失之惨重前所未有。县政府迁槐庙,县立中学迁缑氏,士农工商纷纷远迁,农民群众除实在无力搬迁的外,都迁往北窑、窑头、汤泉、新城等地,居住县城的12600多人多数另觅栖身之处了。
元尖坡 秀才 2019-08-19 08:36 36楼
                张钫与偃师的不解之缘

  1935年7月,偃师伊洛河水暴涨,县城陆沉,城关房屋倒塌殆尽,国家赈济会委员长许世英亲临偃师视察灾情,在城上目睹惨状,悲动于衷,即席赋诗,诗云:烈日风尘里,登临最惨神。河洛方泛汜,伊岸亦沉沦。野没无余草,城荒已绝人。万民昏垫苦,徙治莫辞贫。
  河南省建设厅长张钫(字伯英)十分关心偃师灾情,赞同许世英“徙治”倡议,但鉴于地方财政困难,无能为力,便请许世英领衔,邀请河南省民政厅长李培基、名僧弘伞法师、民国初期国会议员任炤鲁、镇嵩军驻洛办事处主任孙桓卿等联名发起募捐,集资筹建偃师新城,并公推孙桓卿主其事。次年破土动工,城址定于陇海铁路北、虎头山南麓,除政府机关外,所建灾民新村坐北朝南,房舍整齐划一,街道宽直并一律使用与本县有关的历史人物命名,如中山路、田横路、王弼路、玄奘路、子春路、许远路、杜甫路、苌弘路、袁安路、武亿路等。灾民迁住新居后,对张钫等人募捐建城的义举无不感恩戴德,县修志馆将他们的事迹载入县志。
  1937年,偃师新城已初具规模,在整齐划一的民房中间,(今偃师四高院内)出现了一所鹤立鸡群般的宫殿式建筑,窗窄而高,屋内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在县城首屈一指,其中藏图书数千册,向各界读者开放。这就是偃师灾后唯一的图书馆——张钫捐建的温如图书馆。
  原来家居新安县铁门镇的张钫,祖籍在偃师四角楼村。张钫虽身居高位,但不忘故土,继为偃师募捐建城之后,于其母亲七十大寿之际捐建此馆,以母名为馆名,借办公益事业纪念尊亲,并帮助故土文化发展。
元尖坡 秀才 2019-08-21 13:57 37楼
     以前所发资料中对朱寿山有所涉及,虽多方查找但史料不够系统完整,鉴于朱寿山个人具有典型性,本次特选取一个事例,揭露其凶残反动反人民的本质。同时,通过正文与附记相互支撑的方式,让大家对任炤鲁先生有简要了解。

           “灭门县长”朱寿山杀害河洛名士任炤鲁始末

  朱寿山,偃师大冢头村人,1932年任德高区区长时,大肆贪污勒索,以致民不堪命。开明绅士、逯寨村人任炤鲁出于义愤,遂向洛阳督察专员公署揭发,后经河南省法院判决,判处朱寿山有期徒刑五年;1935年夏,偃师县城被洪水淹没,服刑仅两年零一个月的朱寿山得以获释。自此,朱寿山对任炤鲁恨之入骨,伙同另一个与任炤鲁有隙的段子厚伺机杀害了任炤鲁先生。之所以称其为“灭门县长”,是因为任炤鲁之子任静之此前已经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见附记)。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942年豫西遭遇大旱,任炤鲁任县救济院院长,吁请全县富户出粮赈灾,数目因人而异,德高乡乡长段子厚被派送缴小米一千斤,任炤鲁检验时发现数量不够且米中带糠,于是当众斥责段子厚父子,令其补缴小米、就地加工,段子厚为此怀恨在心。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朱寿山做了国民党偃师县政府县长,便安排县大队副大队长李文魁与段子厚密谋策划报仇。同年9月25日(农历七月廿九),李文魁带领县大队全体人员,以“朱县长请任老先生赴县议事”为由,将其骗出家门,当行至逯寨村北大皂角树时,李文魁突然开枪将任炤鲁及随行被捆绑的侄子任淑义、任淑礼杀害,尔后至德高乡告诉段子厚:“活做了啦!”,段子厚热情招待后,李文魁率队回县城向朱寿山邀功。1945年10月重庆出版的国民党《中央日报》登载了任炤鲁遇害的新闻,声称凶手是中共游击队云云,企图嫁祸于人、欲盖弥彰。
  任炤鲁家人一面治丧,一面急赴开封将遇害情况报告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刘茂恩与任炤鲁与结拜兄弟,任炤鲁又是其子的干爹,当然极为恼火,立即向洛阳专员王和甫发来急电,要求即速缉凶、就地惩处,后由刘茂恩副官潘协五在漯河逮捕李文魁后押送洛阳处决;段子厚则以嫌疑犯被捕入狱,以判刑八年了事,1948年洛阳解放时出狱。
  朱寿山料定李文魁、段子厚被捕后真相败露,于是向洛阳专署电台李台长亲自送去点心两盒,内夹法币三百万元,台长当时莫名其妙。及至1945年11月,省政府又给专员王和甫发来急电:“偃师县长朱寿山主谋杀害任炤鲁等三人,即将朱寿山拿获查办。”这时李台长才恍然大悟,遂先通风报信给朱寿山、后将电报送给王和甫。王和甫派人来偃抓捕,从县政府追到警察局、再到其大冢头家里,朱寿山见无法脱身,只得出来。老奸巨滑的朱寿山招待来人吸毒、喝酒、吃饭,又到乡公所抽烟喝茶,自己趁机从后门骑自行车逃跑,辗转到陕西渭南县西关“文泰祥布店”隐身。
  刘茂恩为任炤鲁之死甚感痛心,主凶朱寿山又逃之夭夭,深感对不起结盟兄弟,于1946年初夏特派省司法厅、省高级法院来人开棺验尸,一则表示重视此案,二则借机公祭致哀,以表前情。新中国成立后,作恶多端的朱寿山于1953年被偃师县人民政府从渭南抓获后依法处决。

  附记:①任炤鲁(1882—1945),字焕藜,偃师逯寨村人,少时勤奋攻读,学识渊博,清光绪三十年中秀才,后随杨源懋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参加国民党,任河南省参议员和“京议员”等职,为人忠厚,富正义感,获赠“廉翰”匾额。1935年偃师县城被水淹后,同张钫、孙桓卿、弘伞法师等人发起募捐,筹建新县城。1942年出任县救济院院长,办事公道,深受敬仰。抗日民主县政府成立后,任炤鲁捐赠步枪子弹若干、棉布一车、粮食五车、银元三百块和许多钞票,将外甥赵大德送到德高区政府当区干队员、后参加解放战争。
  ②任静之(任炤鲁之子):乳名叔仁,字潜,后用名静之,1915年出生,早年就读于北平大学、西北大学,曾在晋察冀边区抗敌指挥部工作,后担任《河南民报》编辑,1943年9月1日在鲁山县被国民党中统特务暗杀,葬于逯寨村西原上,其墓志铭记载:“君忧国难民族之危,愤然撰写抗倭文字万言以唤民众”。
元尖坡 秀才 2019-08-24 14:17 38楼
                 董国彦其人其事

  国民党偃师县长朱寿山因公报私仇,杀害辛亥革命老人、国会议员、北洋政府内务部卫生司长、河洛名士、抗日志士任炤鲁先生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追究此案,朱寿山畏罪潜逃。省政府随即委派董国彦接任了偃师县长。
  董国彦是靠反共发迹的阴谋家。他以卑鄙手段谋得偃师教育局长一职,梦想由此步步高升,不料因贪污小学公费,排斥和打击进步教师而遭到社会各界的愤慨,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学潮把他赶下了台。他自此对共产党恨之入骨,当上县长后,咬牙切齿地说:“我一定把偃师共产党抓净剿光。”
  1946年12月31日夜,国民党偃师县党部、县政府将辛亥革命老人、民主人士、扒头村老学董王三江和肖村党支部书记、农救会主席李马群活埋于新城村北门外一个荒沟。1949年1月是王三江、李马群遇害两周年的日子,中共偃师县委、县政府决定,起出王三江、李马群遗骨,装棺厚殓,运回原籍安葬。令人惊异的是,起出的不是两具而分明是三具尸骨。当时没人解答这个难题,县长巨和勤与县委领导研究,以革命烈士的名义对其装殓并另行安葬。
  经关松坡数十年探寻,至1989年底,终于搞清事实真相,一个坚贞不屈的“老陕”浮现出来,他叫刘竹林,陕西三原县人。1944年,刘竹林担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96军军需上士,随军来到豫西;后因来偃师催办粮秣,返回驻地时部队失去联系,遂留在偃师。1944年9月,皮徐支队来到偃师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后,刘竹林参加了八路军,担任偃师独立团粮秣员,负责该团八个中队、九个单位的粮秣筹办、保管、分发、登记造册等工作,经偃师独立团副政委牛击、副团长武占魁介绍入党。由于独立团八个中队不在一块住,为筹备粮食和分发供养,他需要到处跑,任务十分繁重。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河南军区所属部队奉命南下。随着皮徐支队南下日期的临近,根据地周边形势日趋恶化,9月14日,偃师独立团被迫撤出洛南区。9月15日,国民党第38军1部就窜到缑氏、府店、西口孜一带,在这一危急形势下,刘竹林于9月20、21日受命到伊水区仓库(设在曲家寨)取粮给伊水、洛南两区和洛阳县的400名烈残军属分发小麦。22日中午发完粮食正要离开时,营防口张老汉推着小车来领粮,刘竹林帮他把小麦送到了家。当刘竹林返程行至营防口村徐家庄南的茶庵时,被守候多时的原日伪伊水乡乡长史春贤截获,押入国民党偃师县党部的监狱。董国彦指使严刑拷打,并派出王醒豫、潘协五两个叛徒诱降,刘竹林怒不可遏:“八路军给了我革命理想,让我心明眼亮,这是金钱买不到的;八路军给了我革命立场,让我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勇往直前、顽强战斗,这是任何高官厚禄换不来的;八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减轻人民负担,甘愿过艰苦生活!哪像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为升官发财,不顾人民死活!对这两个没骨气的怕死鬼,也值得你县长歌功颂德!”董国彦又动用各种酷刑折磨,多次提审刘竹林,但一无所获。
  在狱中,李马群、王三江同样立场坚定,宁死不屈,董国彦用尽毒刑,但他们仍吟诗高唱“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监狱是战场,意志坚如钢,严刑拷打全不怕,为民求解放”。临刑前,董国彦派人背出已不能站立的刘竹林,不怀好意地问:“饥饿的滋味怎么样啊?”刘竹林讥笑道:“你在刑架上得不到的东西,用饥饿折磨的办法更得不到!”国民党县政府刑警队气急败坏地将王三江、李马群、刘竹林推入坑里,三人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采访人关松坡:府店镇西口孜人,1945年随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南下,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解放军181师司令部警卫员,1955年因病复员。历经数十年奔波寻找,下南京、走四川,深入成都采访牛击(曾任偃师独立团副政委、后任成都军区副政委),赴南充市采访李占标(曾任偃师独立团供给员),在府店镇韦窑村采访原少林区区长韦念铭和缑山区第四保民兵大队长、皮旅第二团七连三排排长韦黑旦(广武,曾与刘竹林同住一个狱房)等多人,终于在1989年底搞清刘竹林人物真相。
元尖坡 秀才 2019-08-25 21:24 39楼
                  泰山庙与“红偃师”

  一座普通的庙宇,却在偃师的中共党史上有着耀眼的地位,这就是泰山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泰山庙是偃师中学校址、中共偃师县委所在地,著名共产党人吴芝圃、叶林、郭晓棠等在此任教,成为点燃偃师革命燎原之火的播种地。
  泰山庙位于缑氏村,又名天齐楼,建于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重修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4年)。据宋碑记载,原庙宇广阔,气势雄伟,庙中“古柏三百余株,大者七围,郁郁葱葱,浓荫如盖,古城缑氏之壮观也”。现存天齐楼为泰山庙双层楼阁建筑之一,因东岳泰山被唐玄宗谥封为“天齐大帝”,故有“天齐楼”之称。泰山庙是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洛阳市第三庙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
  1935年7月,偃师县老城因水灾被淹后,偃师中学迁驻偃南泰山庙。在缑氏乡绅、校董的捐资协助下,改造庙院,修建教室,安置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并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当时,偃师中学是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在偃师争夺教育阵地的一个主战场,曾被国民党反动派称为“豫西共产党的大本营”。同年,中共党员吴芝圃到偃师中学任教。为壮大进步力量,唤起民众革命热情,吴芝圃、习东光、傅云程、张海峰等共产党人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同盟,全县发展盟员50余人,有盟员的地方都建立了读书会、读书小组、读报组、墙报组,开办农民夜校、识字班,培养农民骨干。1935年12月,偃师中学师生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偃师地下党培养和锻炼了大批积极分子,经中共中央北方局考察,1936年春,在泰山庙成立了“中共偃师县临时支部”,10月在偃师中学发展了偃师第一批党员。
  1937年春,中共豫西工委书记郭晓棠来偃师中学任教。经过组织整顿后,4月份正式成立了抗日救亡话剧团和宣传队,四处巡回演出并开展募捐和慰问活动;同月,县委在此成立了“偃师县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吸收150多名队员。当时,偃师中学200余名学生,几乎全是党员和“民先”队员,其中一个班共47名学生,其中党员和“民先”队员就有40人。
  1938年,在县委的领导下,以偃师中学为中心,先后发起了的反对国民党偃师县教育局长周培元的斗争、驱赶CC派分子吴辑之和李士锋的学潮;1940年,发动了驱逐反动校长秦振黄的斗争。在党组织的发动、宣传和组织下,偃南地区的革命活动蓬勃发展。
  1944年偃师沦陷后,偃师中学停办,偃师党的的活动逐渐转入地下。后泰山庙被日伪军占领。1945年4月,八路军、抗日民主县政府武装与日伪军展开大规模战斗,泰山庙就是缑氏歼灭战的主战场之一。
据解放后的不完全统计,在缑氏参加革命的师生后来成为师级以上的干部有115人,如吴芝圃(河南省委书记)、刘晋清(又名叶林,北京市副市长、国家经委副主任)、朱炳寅(军区司令员)等杰出人物。
  如今泰山庙天齐楼墙壁上,战争时期留下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展现着那惊心动魄的革命岁月,记录着革命者的红色足迹和奋斗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论坛总编 秀才 2019-08-27 17:46 40楼
楼主发的这些文章,已逐一拜读,偃师革命故事、革命英雄人物原来有这莫多。偃师好多党支部主题活动日都去外地学习了,本地的英雄人物应该大力宣传,特别是张之朴夫妇、刘道安兄弟等,这些英雄人物、英雄事迹都载入史册了,作为偃师人知道的却不多。
元尖坡 秀才 2019-08-27 21:11 41楼
                  邵曼冰的革命历程

  邵曼冰,又名邵学文,1913年出生,偃师高龙大屯村人,参加革命后改名杜黎(为方便记述,本文一律称为邵曼冰)。
  一、早期革命活动
  青少年时期,邵曼冰就接受了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受到“寻真理、求解放、救中国”的进步思想熏陶。1933年,他在开封师范毕业后,到新安县初级师范学校任教,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与革命工作。1934年春,由偃师中学教师武宪周和当时县教育局长郭文渊介绍,到偃师女子小学任校长。他以自己的合法身份掩护,积极配合偃师中学地下党工作,在女小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学生中开展革命的外围活动,有意识地在学生中渗透革命理论,引导学生阅读《永生》《世界知识》等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真理。
  1935年7月,因偃师老城被淹,女小迁入槐庙一家民宅(火车站西,公安局老院)。1936年上半年,邵曼冰把刘伯欣(中共党员)招聘到女小当教员,壮大了学校进步力量。女小的进步行为惊怒了县教育局长余醒三,他暗中拉拢女小教师康占元、林兰英等人,以学生不安心学习为借口,经常几个人集结余家不进教室上课。邵曼冰识破了其中奥妙,采取以牙还牙方式,首先取得了时任县长薛正清(陕西人)的支持,暂把余醒三孤立起来,然后团结学校进步力量,经过数个回合较量,以不务正业论处,辞退了康占元、林兰英等三人,余醒三事后恼羞成怒,以不拨经费相要挟。县长做出最后裁决:辞退教师与不拨经费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要分开说;先如数拨发经费,辞退教师问题以后自有公论,弄得余醒三十分尴尬。
  邵曼冰担任偃师女小校长的四年中,始终坚持追求进步的办学方向,广大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学业成绩都格外突出。1936年暑假时,女小毕业生有17人在开封考上中学,其中胡玉梅等13人考入省立开封第一女中;另有多人考取洛阳八中及北沧女中,这些学生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战时期有一批学员奔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据原女小学生肖敏(即胡玉梅,偃师城关新寨村人)回忆说:“我们考入中学后,校长邵曼冰还一直和我们保持书信联系,对我们进行鼓励和进步思想教育”。女小学生后来长期保持联系的有牛凤菊(解放军总参三部)、段蕊新(邮电部)、胡玉梅(中联部)、张雪姣(北京铁路局)、王秀荣(北京市食品公司)、张彦秋、王玉环(武汉市第一医院)、赵秀琴(上海市工作)、丁淑芳(合肥市工作)。1984年秋邵曼冰受邀回县座谈偃师地下党活动时的谈话录和胡玉梅1985年给偃师实验小学党支部寄送的《忆当年在偃师女小上学时的革命活动情况》的信件中,分别谈到了以上革命斗争情况。
  未完待续
元尖坡 秀才 2019-08-30 11:53 42楼
  二、抗战时期的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当月,邵曼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把女小学生分成小组、鼓励搞社会调查,启发大家就事明理、划清是非界限;对学生进行政治形势教育,不仅在课后,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向学生宣讲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形势,宣传抗日前线八路军胜利的消息,揭露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恶行径,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真理、堂堂正正做人。他还因势利导,及时编写教材,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抗日宣传;同时,响应“偃师县妇女抗敌救国会”(已被中共地下党组织控制,主任宗曲塘)的号召,组织女小学生开展募捐活动,短短一个暑假就收到一百多元捐款(旧时硬币)和鞋子、衣物等,这些钱物后被转送到抗日最前线。当时出版的《河南时报》专题报道了偃师女小的抗日支前活动,极大鼓舞了大家的革命热情。
  1937年7月底,邵曼冰应郭晓棠邀请,离开偃师女小,就职于偃师中学。1937年10月,中共偃师第三区委员会(时辖高龙小学、大屯小学、大口小学三个支部)成立,邵曼冰任区委委员。
  1937年11月,他正式参加革命。1938年2月,在刘道安由北平回偃师担任偃中教务主任、党内任县委书记时,李再生任训育主任,邵曼冰任事务主任。
  1938年8月,中共豫西特委委派陈耳东任偃师中心县委书记时,邵曼冰任县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后又担任偃洛地委统战部长。在偃师中学第二次学潮中,邵曼冰积极动员进步力量,坚决回击CC派分子李士锋等反动逆流的猖狂进攻,他执笔撰写了三份“控诉书”分别投寄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洛阳专员行署、偃师县政府,全县中小学进步师生、群众均在控诉书上签名。最后,李士峰最后被撤职,这次学潮取得了胜利。
  1939年11月,邵曼冰奉命来到延安,先后任延安马列学院党建助理教员,继而担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秘书、研究员,在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被评为延安机关的特等劳动模范。1945年任晋西北燕北区党委工作团员和城工部秘书。
  三、赴东北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历
  1946年赴东北解放区工作,先后任中共松江省哈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拉林县委书记、阿城县委书记。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复县(今辽宁瓦房店)县委书记,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抚顺市委组织部部长兼监委书记、抚顺市委第一副书记、代理第一书记、市委书记处书记兼抚顺矿区党委书记,毛泽东主席1958年2月13日视察抚顺时受到接见并合影。1958年被错定有反党错误,下放到抚顺露天矿任副矿长。1978年12月平反后,重新担任中共抚顺市委副书记。1980年,当选为抚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5年离休,享受副省长级待遇。1990年7月17日去世,终年77岁。
羚羊888 大学士 2019-08-31 01:13 43楼
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元尖坡 秀才 2019-09-06 22:26 44楼
           偃师地下党任职时间最长的县委书记陈耳东

  概要:陈耳东,1916年1月29日出生,曾用名陈同山,清丰县双庙乡南寨村人。1938年8月至1940年10月在偃师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偃师中心县委书记、洛偃地委书记。在此前历任县委书记中,他在偃师任职时间最长,期间深入指导学生运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对偃师地下党组织的发展、巩固和提高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耳东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后考入六塔第二高小学习,1932年2月考入清丰县简易师范,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清丰县简易师范支部书记,1937年初成立中共清丰县委时任县委书记。1937年6月赴延安中共中央学校学习,1938年1月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任交际副官。这里着重讲述几件事:
  一、转移县委领导机关到肖村
  到偃师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把县委领导机关转移到肖村。主要背景是:此前的县委领导机关在偃师中学,三位县委书记郭晓棠、刘道安、武宪周都是偃中教师,因其职务在偃中,活动受到限制;同时,县委领导师生进行过几次学潮并取得了胜利,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
  鉴于刘道安担任县委组织部长和书记期间在肖村、肖村南寨、西寨建立了三个党支部,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1938年8月初,陈耳东任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公开身份是休假教师),深入调研后决定将县委机关转移到肖村。当时的肖村由五个自然村(肖村、肖村南寨、肖村西寨、后村、北后村)组成,因肖村居中,故统称为肖村。
  二、筹建地下交通线、兴办消费合作社
  1938年8月26日,豫西成立了偃师、洛阳、洛宁、灵宝、密县五个中心县委。偃师中心县委辖偃师、巩县、登封三个县委。陈耳东任偃师中心县委书记兼偃师县委书记。9月初,陈耳东在参驾店学校召开了偃师中心县委成立会议,巩县代表王桂五、登封代表李太兴参加会议并汇报工作。
  参驾店会议后,陈耳东开始筹建偃登地下交通线,主要任务是传递文件和接待保卫、护送干部。教师韦念铭(缑山区韦窑村人)是少林寺小学唯一的交通站负责人,他的上线是参驾店学校的王耀祖,下线是惠善寺陕州中学的韦绍文(韦念铭之子)。
  另外,陈耳东通过上级组织争取到一笔国际友人援助的抗日经费,在肖村开办了消费合作社,由地下党员焦杰三任经理、李文宣任店员,薄利多销,很受群众欢迎,合作社又是中心县委联络站,接待来往人员,秘密传送文件。后来又开辟了从南寨经山张到登封颖阳镇,从南寨经水泉口到伊川县吕店的两个交通线。

  三、兼任偃洛地委书记期间
  1938年12月下旬,刘少奇在渑池召开豫西特委、中心县委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宣布豫西特委改为省委,陈耳东参加了会议。1939年春,豫西省委决定:偃师、洛阳两个县委合并,成立偃洛地委(又称“仁字”地委),陈耳东任书记,辖两个中心县委、六个县(洛阳、伊川、孟津、偃师、巩县、登封,地委机关仍驻肖村)。偃洛地委在五龙村大马窑的马怀珍家、小马窑的马西明家,开办了两期县区干部培训班,均由陈耳东主持,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的建设和游击战术,加强武装建设和统一战线。
  1939年春,偃师县委由朱文昭(之闻)任书记;同年冬,陈耳东再次兼任偃师县委书记。当时,国民党在豫西地区推行排共、溶共、限共的反动政策,猖狂向革命群众和共产党进攻。豫西省委指示偃师县委分批撤离党员。留下的党员面对反动逆流,经不起考验,悲观失望,消极动摇。豫西省委得知情况后,委派省委组织部长王志杰与陈耳东、刘清源负责整顿偃师党组织,严格执行党纪,清除了李兰谷、周子正等人,纯洁了党的队伍,巩固了组织基础。
  四、离开偃师后略述
  1940年10月陈耳东调任中共南阳地委书记。1942年4月撤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担任庆阳县委宣传部长。1943年10月在陇东地委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8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11月,陈耳东任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县委书记兼支队政委,1947年4月任中共热北地委秘书长,1949年8月任昭乌达盟盟长(专员)。1950年任呼伦贝尔盟盟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3年3月任内蒙古东部区党委农牧部部长,1954年4月任一机部大同机车工厂厂长、山西省委委员。1960年10月任铁道部工厂管理总局副局长。1966年6月任北京市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工交城建组副组长,1978年任北京市计委副主任、市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3年7月任中共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1986年7月离休。
66条回应 只看楼主 最新
元尖坡 秀才 2019-09-17 12:56 45楼
           偃师地下党最后一任县委书记——李毅章
             ——兼记偃师中学第四次学潮

  李毅章(1918—1981),又名李乃坚,缑氏镇扒头任才村人。他生性耿直,思想进步,1935年在栾川县庙坡教书时,就曾传播马列主义思想。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日决死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返回豫西一带,在卢氏、伊川、密县等地以教书作掩护,秘密开展活动。
  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0年春,偃师地下党员马超五、马丁和、董树芝、陶宪章等人被逮捕;官庄小学杨永泉、杨玉皋、李鸿恩、杨增荫等七人由洛阳赴豫东“新四军抗日大学四分校”学习途中被国民党逮捕,送到洛阳劳动集中营,同年9月转送至“西安青年劳动营”受训。叛徒武宪周(叛变前先后任偃师县委书记、豫西特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闻讯后,向西安特务机关密告了上述人员的政治面貌,这些人经不起考验均无耻地叛党自首,其中马超五还参加中统特务组织。这些人对偃师地下党组织及活动情况有一定了解,情况非常险恶。1940年10月,县委书记陈耳东调离偃师后,时任郑密地委委员兼密县县委书记李毅章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偃洛地委组织部长兼偃师县委书记,公开职业是小学教师,县委机关就设在他家中。当时偃师地下党组织经过三次整顿清理,整个县委仅有书记他一个人,下属三个区委、一个直属支部(偃师中学支部),党员约一百七八十人,完全转入秘密活动。在白色恐怖的艰险环境里,他身负重任,顽强工作,直接领导了偃师中学第四次学生运动,驱逐了顽固派校长秦振黄和反动的教导主任贾青岚。大致情况如下:
  由于偃师中学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很出色,是地下党活动的主要基地,国民党反动派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摧毁而后快。敌人采取了极其毒辣的手段,先以极左面目出现,引诱一部分党员和幼稚青年暴露情况。偃中校长秦振黄一面将进步教师张眠石等人解聘,让顽固分子贾青岚任教务主任、高永清为训育主任,一面严格限制学生言论自由,禁止一切进步活动,进步师生极为不满,决心赶走秦、贾等人。此时,中共偃中支部书记是学生杨健(官庄人)、组织委员王本川(任才村人)、宣传委员郭增恩(唐僧寺聂村人),由王本川与李毅章保持单线联系,这样李毅章就直接参与并领导了这次学潮。1940年10月,三年级学生在考试时以全体交白卷的行动抵制校方,结果,学生王元敏(党员)、胡振兴被学校开除,董树义、王英五受到记大过处分。校方的高压政策让学生群情激愤,行动起来痛打了秦、贾二人,学潮自此大起,全校罢课游行,公开提出撤换反动校长。
  学潮中,托派分子、数学教师蒋步天和叛徒赵西光以极左面目出现,煽风点火,竭力鼓动学生将学潮闹大,以便从中窃取地下党内部情况,他们向学生暗示自己是与党失去联系的党员,妄图骗取信任,从而伺机破坏。党组织发现这一阴谋后及时向毅章作了汇报,李毅章又向在偃师指导工作的豫西省委书记刘子久作了汇报。李毅章认为不管哪种可能,在未搞清其身份前,要提高警惕,不得在他们面前流露政治态度,以免上当受骗。刘子久指示:偃中支部不参加此次学潮,党员要以一般学生面貌出现,后来又指示党员不得参加学潮。多数党员执行了这一指示,但仍有个别党员对形势认识不足,还是参加了学潮。
元尖坡 秀才 2019-09-17 13:19 46楼
  大家久违了!这一段有些忙,少有时间搜集整理,我会坚持“整理一个、成熟一个、推送一个”,基本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中间如果有一项资料搞不清楚就会卡壳,就需要花费业余时间查找和核对。
  借用昨天(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考察调研时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吃水不忘掘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回顾革命的历史,接受红色传统教育,要常学常新,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元尖坡 秀才 2019-09-18 08:29 47楼
  “偃师地下党最后一任县委书记——李毅章”后半部分
  在蒋步天的煽动下,偃师中学于11月再次停课,部分学生上街游行抗议,党员中只有个别人参加。不久,王本川传达县委紧急指示:蒋步天的托派和赵西光的叛徒身份已查清,要求做好学生工作,平息学潮,把反校长的斗争转移到反对蒋步天的斗争上来。学生经动员后回校复课,但还未来得及转向揭露蒋步天,情况发生急转。当时,特务分子李家图来到偃中,采取欺骗手段,指摘校方处置不当,也要求学生复课,在校内开展斗争。由于对敌人估计不足,没有采取有力措施,11月20日,国民党军警到校进行大逮捕,前后两次捕走马铁汉、胡振兴、董树义、蒋步天、赵西光等21人。县委紧急指示支部委员三人撤离学校,40多名党员隐蔽。被捕人员被送至洛阳北沙沟劳动营关押,一进劳动营,蒋步天就撕下伪装,公开参加敌人对被捕学生的审讯,五六名党员经不起严刑拷打,向敌人自首,其余学生经家长取保获释。嗣后,上级指示:偃师是比较“红”的县,比较“红”的党员要撤出偃师。宋水潮、温西乾、焦宗海、王本川、郭增恩、李一民、刘健先等离开偃师到了伊川。1941年1月,县委对全县党组织进行了第四次清理整顿,将表现消极、不服从组织、不遵守纪律的王寄尘等20多名党员清除出党。
  由于白色恐怖愈加严重,根据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精神,区委以上干部有步骤地撤往延安,留下的同志继续开展隐蔽斗争。1941年2月,李毅章调任伊川县委书记,偃师县的工作由地委书记傅希晨兼管负责;一年后,最后一批8名区委以上干部撤往延安,除了申阳村支部与刘道安保持秘密联系外,偃师地下党组织生活几乎全部停止。
  李毅章于1941年6月下旬赴延安,先后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后到热河省工作,曾任县长、县委书记、赤峰专署秘书主任、中共热河二十二地委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江西省临川县委书记、抚州地委书记、赣南区委副书记、赣州地委书记,萍乡、南昌市委书记,江西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在上海逝世,终年63岁。
羚羊888 大学士 2019-09-19 09:25 48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
ree68 书童 2019-10-02 22:50 49楼
爱你如烟 论坛版主 2019-10-05 15:55 50楼
元尖坡 秀才 2019-12-15 00:45 51楼
              抗战沦陷时期的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刘石安

     刘石安,原名雒士琪,1916年出生,陕西户县真守村人。1933年在西安就读师范时,参加了反帝前卫社,同年11月到北平继续求学。1935年参加北平“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到晋冀豫根据地工作。1944年9月,随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任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后兼任独立团政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这里着重讲述他在偃师期间的几件事:
  一、积极筹建抗日民主县政府。皮定均、徐子荣等支队首长经过前期工作后认为条件基本成熟,决定由刘石安、柳林、武占魁、李启堂等同志组成偃师工作队,筹备成立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刘石安等人说服李煦出任县长,也做通了孙宪维(西安人,中共党员,刘石安在西安师范上学时同学)出任副县长的思想工作。
  二、发动群众,投入创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时,太行军区给连队每人做了两套单衣,过冬时一套做表、一套做里,絮上棉花就成了棉衣,但豫西连年遭灾,粮棉歉收,有钱也买不到。刘石安与战士一样,只有两件单衣和一件棉袍,白天穿、夜里盖,有时借宿房东厨房里,宁肯挨冻也不通煤火,刘石安说:“一炉煤烧半天,咱不能为取暖浪费群众的煤。”在开创豫西抗日根据地时,他常带着“约法五章布告”“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文件,白天走村入户宣传,夜里与群众促膝谈心,进行社会调查,五天跑遍佛光山区各村,宣传发动见效很快。
  三、注重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在宣传发动群众时,刘石安对中上层人士、社会贤达都要登门拜访,向其阐明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和统战政策。在皮徐首长争取裴子明的同时,他已做通了裴子明在佛光山区三根台柱子的两根——牛窑保长牛正方、李窑保长牛孟顺的工作。他还拜访了西口孜绅士、县参议员薛代耕和原区队长、保长马潜如,争取了西管茅开明绅士胡亚卿,团结了扒头村辛亥革命老人、民主志士王三江等等。
  四、英勇机智打击敌人。1944年腊月的一天,我军强袭佛光寺日伪据点。刘石安与裴子明在牛窑召开各村干部和民兵代表会议,部署作战任务后,带领警卫员来到吴家窑崖头上,打死敌哨兵后,又向据点发起攻击,后向五佛山转移,敌人跟踪追击,刘石安利用有利地形展开激烈战斗,敌人死伤很多。1945年1月中旬,日寇为庆贺占领西管茅,勒令偃师城关豫剧班在西管茅唱戏三天,刘石安化装深入戒备森严的戏场,了解日寇残酷统治下的群众情绪和敌人防备情况。老民兵崔北央回忆说:“刘石安曾在西管茅住了五十多天,大人小孩都认识他。他往戏场一站,群众心里都明白他来干什么,有人向他笑笑,有人向他微微点头”。
  五、支持地方煤矿一举多得。在偃、巩、登边界地区活动时,刘石安了解到巩县张庄关帝庙龙头谷堆煤窑将要打透,但资金缺乏,亟待支援,于是研究决定由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拿出两匹骒马及两万元作为股金,支持煤矿发展,巩县抗日政府也同意这个地区作为偃师抗日武装活动区域。这样,既支援了友邻地区煤矿工业,又解决了偃师东南部群众烧煤困难,还扩大了偃师抗日武装活动范围。后来,这个煤矿持续开发,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分到了红利,弥补了装备训练、修械所经费等资金问题。尤其是我军侦察到潜伏在张庄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刘建成阴谋成立“第二独立团”伺机暴动的情报,一举清除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最大的隐患。
  六、组织向烈残军干家属分发小麦。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中央军委“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部署,1945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地委和专署在南下前夕研究并报省军区批准,把部队在麦收后征收公粮中的部分小麦作为补助,发给烈残军人和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家属,以解除大家后顾之忧。补助标准为:烈属每户1000斤,一等残疾军人、民兵每人800斤,二、三等残疾军人、民兵每人600斤,一般军人、工作人员每人400斤。刘石安说:“这是八路军来豫西后唯一一次给烈残军属及政府工作人员发补助,一定要设法反小麦发到家属手中”,并对分发工作作了相应安排。9月14日,我独立团撤出洛南区,15日国民党第38军一部就窜到缑氏、府店、西口孜一带抢占地盘。在这一危急形势下,独立团粮秣员刘竹林(陕西三原人)受命到位于曲家寨的伊水区仓库取粮,向伊水、洛南两区和洛阳县共约400名烈残军干家属分发小麦,在分发工作临近结束时被国民党抓获后杀害。
  刘石安随队撤离偃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曾任中原一纵一旅政治部民运科长、十八兵团十三纵队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六十二军民运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中原突围、两淮、涟水、莱芜、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等大战役,跟随刘邓大军参加解放大西南。解放川北后,曾代理三台县县长。全国解放后,历任遂宁专区副专员、专员,川北行署代理秘书长、工业厅长,南充地委第三书记兼行署专员。1953后,任四川省工业厅副厅长、厅长、煤炭工业厅厅长、省经委副主任、省计委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1988年7月逝世,终年72岁。
元尖坡 秀才 2019-12-22 14:56 52楼
  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作为今天所发内容的引子:“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红偃师”这片土地上有很多英雄人物,限于个人力量有限,下面简要选取一组红色人物与各位网友分享——

  王三江(1879—1946),偃师缑氏扒头村人,学名王锦川,字丽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同乡好友、辛亥革命河南省主要领导人之一杨源懋的影响下,王三江以身报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1912年,王三江创办了偃师第一所女子学校,并自编教材,认真授课。1920年在唐僧寺、官庄开办学堂。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三江逐渐接受马列主义,开始在师生中传播《新华日报》和革命书籍。
  1944年9月,驻偃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双目失明的王三江一面动员群众参战,一而挎着竹篮,由孙子领着到各村各户收集子弹和手榴弹,送到抗日阵地。1945年4月20日,中共偃师县委书记刘石安、县长李煦亲自任命王三江为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宣传队队长。1946年6月24日,国民党偃师县政府将王三江逮捕,敌人强迫他说共产党不好,他却正气凛然地回答:“我眼睛虽然瞎了,但不能说瞎话,共产党就是好!”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王醒豫、三青团干事长王寄尘、保安团长潘协五、大队长李丙耀等人多次找王三江谈话劝诱,并说:“过去你为共产党宣传,我们不追究了,往后你只要不再替共产党说话,我们也可以放你。”王三江坚定地回答:“恐怕办不到!知恩不报,非君子也”。他在狱中还高唱“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的诗句,鼓励难友与敌人作坚决斗争。1946年最后一天,王三江被国民党偃师县政府活埋在新城村西北的一条荒沟里,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高呼:“共产党万岁!八路军万岁!”

  李马群(1904—1946),偃师大口肖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偃师在抗战中沦陷、抗日民主县政府成立后,根据地各村成立了农会,李马群是肖村农会的评议委员会负责人,他严格按政策评议,坚持原则,深得群众拥护。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奉命南下,根据地大部分党员干部随军转移,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国民党势力旋即卷土重来,迅速抢占地盘。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把李马群关押进偃师县监狱。李马群在狱中受尽酷刑折磨,敌人对他棒打、鞭抽、压杠子、灌辣椒水,逼他招供,他坚贞不屈。敌人用写好的“自首书”要求李马群签名,他看都不看,把“自首书”撕得粉碎,还吐了敌人一脸唾沫说:“你们还有脸和我说话,共产党抗日无罪,总有一天,人民会要你们的狗命的!”敌人恼羞成怒,于1946年12月31日将其与王三江活埋在县城西北一条荒沟里,临刑前他与王三江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裴子明(1903—1966),又名裴太玉,偃师佛光村人。他性情暴躁,好交朋友,重个人义气,群众送他绰号“裴大炮”。1930年带枪投奔同乡国民党孙尚卿团长处当兵,后升为排长,与连长杨兆钫结为把兄弟。1934年,杨兆钫调任国民党偃师县县长,在杨的支持下,裴子明返乡被任命为国民党联保主任,后任国民党缑山乡乡长。豫西沦陷后,日寇几次派人威逼利诱,他始终保持民族气节,没有变节投敌,在偃师实力派和群众有较高威信。
  19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到达偃师佛光山区后,皮定钧司令员和徐子荣政委亲自出面进行思想动员,裴子明不但个人参加抗日,而且带领全家参加革命,将藏在山洞里的大批武器全部献出,增加了先遣队的装备;同年10月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他担任县武装科科长。1945年2月,偃师县抗日独立团成立后,裴子明任团长,他率部参加了口孜、佛光峪、缑氏、扒头等地战斗,并配合主力部队到巩县、登封、伊川、汝阳等地打击日寇。1945年9月,偃师县抗日独立团编入河南军区第一支队,裴子明先后任教导团团长、旅供给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裴子明历任河南省煤矿管理局器材科科长、郑州国棉一、三、四、六厂总务科副科长、科长,纺织工业部登封钢铁总厂副经理、河南省纺建公司副经理等职。

  赵天锡(1918—1977),化名赵剑锋、赵之冰,偃师高龙人。在偃师中学读书时,1935年夏参加民族解放大同盟。1936年春,考入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1937年春因开展革命活动被校方清退,后在高龙小学任教,继任校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0月,中共偃师县第一个区委——第三区委在高龙成立,赵天锡任书记。他以学校为阵地,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建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救亡团体,同其他党员一起组织高龙进步妇女成立了偃师县老太婆剧团。1939年,赵天锡任中共洛阳县委组织部长,公开职业是洛阳五区梁村小学校长。在他的努力下,梁村小学成为中共地下党在豫西开展活动的重要基地,中共洛阳县委和豫西省委秘密印刷厂曾设在这里。1940年1月,赵天锡任中共宜阳县委书记,同年10月任新安县委书记。1941年,赵天锡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再次任新安县委书记。1948年起,在中共豫西区党委、河南省委组织部工作。1952年任许昌地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在襄城县双庙办起了全省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8月7日在郑州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韩林,1920年出生,偃师诸葛西韩村人。幼年家贫,随父在洛阳开小杂货铺,后入洛阳城区第二小学读书。1934年考入洛阳蚕桑职业学校,后入洛阳明德中学。1937年11月,由赵文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韩林任中共洛阳县第五区区委书记,在发展党的组织、建立上徐马地下交通站、梁村地下印刷厂等方面工作出色。1941年6月,奉命撤退到延安,10月被中共河南省委任命为省委交通员,回豫西撤退干部,先后将齐欣、田生、徐石安等数十名党员干部撤往延安。1945年2月,韩林任中共洛阳县委书记。1948年4月,任洛北县委书记兼县长。建国初期,韩林随军南下,先后任广东省工业部部长、省水电厅党委书记等职。

  刘健先,1919年出生,偃师缑氏镇二郎庙村人,曾用名刘西庚、刘剑仙、张迅、刘汉璋等。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被组织派往确山县竹沟中共中原局党校学习,同年6月返回偃师,任中共偃师县四区区委组织委员。1940年冬,到伊川县葛寨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任偃师县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中共浮山区区委书记、政工队队长。1945年3月,任中共景阳区委书记,9月随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南下,后在淮阳、太康等县工作,历任区长、副县长、县长等职。1953年至1983年,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先后任供应科长、经营副厂长、代理厂长、党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离休。

  田生(1917—1971),原名潘恩波,曾用名潘载,偃师佃庄牛王庙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诸葛高等小学任教,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积极鼓励学生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而斗争,组织进步学生秘密成立读书会,亲自刻写毛泽东著作供学生阅读。在他的教育影响下,有18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结合抗日形势,他组织学生到王府、司马、道湛、诸葛等村演唱进步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送子当兵》《血泪仇》等剧目,极大鼓舞和教育了群众。
  田生虽出身地主家庭,但他的生活非常俭朴,对穷人无论是否相识,都会解囊相助。1945年2月,田生任中共偃师县委组织部长,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他负责恢复和建立了肖村、南寨、大口、经周等六个农民党支部和浮山、德高两个区委,发展了数十名农民党员。1945年5月,担任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后曾任中原军区宣传部长。1949年任河南省军区教导大队一中队队长。建国后,先后任河南省委组织部纪律检查处副处长、焦作市委文教部长、焦作市副市长等职。

  魏维良,1927年生,偃师县诸葛村人,曾用名魏万杰,又名马玉龙。1935年10月加入中共外围组织——青年救国会。1938年10月入党,担任中共洛阳县委五区区委委员。1941年起,历任山西阳城县抗日游击队副队长、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职。1945年9月,任中共洛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县长、独立团团长。1947年8月,随解放军横渡黄河并担任向导组组长;同月任中共洛(阳)孟(津)县委委员兼县长、洛阳县长、伊阳县长。建国后,历任洛阳县县长、河南省治淮总部部长、省农委副主任、企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
元尖坡 秀才 2019-12-28 22:45 53楼
经多方收集和梳理史料,近日将重磅推出一个极富传奇色彩却又真实生动的热血勇士,作为本帖关于抗战时期的压轴人物出场。请持续关注!
神马都是浮云 秀才 2020-01-09 09:06 54楼
最早的党员张之朴:1925年,山化乡牙庄村张之村由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汪泽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豫西军委书记,后又担任中共河南省军委书记。(注:1926年8月,中共豫陕区执委分别改建为中共豫区执委和陕甘区执委)
这么高的职务,怎么没人知道呀!有没有纪念的地方呢?详细事迹呢/
元尖坡 秀才 2020-01-09 23:51 55楼
                                段庚寅和他的挺进抗日游击队

  段庚寅,偃师县原德高乡李湾村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念过三年小学,16岁起挑担卖碎货度日,20岁时到孟津铁谢贩卖铁锅,后来到豫北、晋东南一带做过小生意。1939年,豫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军侵占,他与偃师同乡贾世勋(牙庄村人)、王仲伟(彭店寨人)在封丘县拉游击,1942年并入国民党邵洪吉的抗日游击队,活跃在平原和山区。游击队不久被打散,豫北无法存身,1943年三人各带数十人潜回偃师。段庚寅带回24人、长短枪16支,常驻陶化店。

                  一、风云际会

  当时的河南“水、旱、蝗、汤”等“四害”肆虐,人民群众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偃师正处在大旱灾之后,国民党仍逼差要粮,派丁拉夫,民不聊生。段庚寅和他的人马生活无着,不得不铤而走险,密谋抢劫老城德盛祥京货庄。1943年农历八月的一个晚上,段庚寅带领二十多人到岳滩河口,留下齐志刚、赵丙仁等6人控制船只,封锁河口,其余人趁夜色急行军至老城,与内线会合,搭人梯越墙进入德盛祥京货庄,抢走布匹、绸缎、部分银元与现钞。事后,除分给弟兄每人五块银元外,还购买枪支十支和子弹数箱,并留下一笔款项留作后备。由于筹划周密、行动神速,竟丝毫未被军警察觉。这是酝酿中的游击队第一次“亮相”。从此,段庚寅的名字在西南坡一带传开。
  段庚寅注重与地方实力派人物的联络,彼此照顾,互不侵犯。抢京货那天,在岳滩河口曾路遇德高乡乡长段子厚(段湾人,当地首富)。当时,段子厚与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各骑一辆自行车,车架着夹着黑皮包。当车子进入段庚寅设下的埋伏圈时,伏兵们猛地跳出来盘查。段庚寅认出是段子厚,马上过来打招呼:“子厚叔,您受惊了。弟兄们不认识您,请多包涵。”段子厚平静下来后,给他介绍同行的人:漯河盛兴花布粮行经理赵五常。段庚寅随即说明:“俺们去办点事,与您无干,您老尽管放心去吧!”段子厚再三点头称谢,并邀请他有空到生意铺里坐坐。几天后,段庚寅如约走访段子厚的花布粮行。说起在岳滩河口邂逅相遇的事,段庚寅说:“实不相瞒,我们已看出您俩自行车后面带的是现金,有可能比俺去弄的多得多。要是想要它,也比俺那次行动容易得多。可一来有子厚叔在场,二来赵先生是您请到的客人,怎能不放行呢?”段子厚连连表示感谢;赵五常也被段庚寅的义气所感动,从此与段庚寅交上朋友,并邀请他到漯河去做客。两个月后,段庚寅果真单骑赴漯河,赵五常特意送他一支崭新的二十出手枪。由于段庚寅维持地方实力派,国民党县政府虽声言缉拿匪首,因有段子厚掩护,始终没有暴露。
元尖坡 秀才 2020-01-09 23:55 56楼
              段庚寅和他的挺进抗日游击队

  段庚寅,偃师县原德高乡李湾村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念过三年小学,16岁起挑担卖碎货度日,20岁时到孟津铁谢贩卖铁锅,后来到豫北、晋东南一带做过小生意。1939年,豫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军侵占,他与偃师同乡贾世勋(牙庄村人)、王仲伟(彭店寨人)在封丘县拉游击,1942年并入国民党邵洪吉的抗日游击队,活跃在平原和山区。游击队不久被打散,豫北无法存身,1943年三人各带数十人潜回偃师。段庚寅带回24人、长短枪16支,常驻陶化店。

                 一、风云际会

  当时的河南“水、旱、蝗、汤”等“四害”肆虐,人民群众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偃师正处在大旱灾之后,国民党仍逼差要粮,派丁拉夫,民不聊生。段庚寅和他的人马生活无着,不得不铤而走险,密谋抢劫老城德盛祥京货庄。1943年农历八月的一个晚上,段庚寅带领二十多人到岳滩河口,留下齐志刚、赵丙仁等6人控制船只,封锁河口,其余人趁夜色急行军至老城,与内线会合,搭人梯越墙进入德盛祥京货庄,抢走布匹、绸缎、部分银元与现钞。事后,除分给弟兄每人五块银元外,还购买枪支十支和子弹数箱,并留下一笔款项留作后备。由于筹划周密、行动神速,竟丝毫未被军警察觉。这是酝酿中的游击队第一次“亮相”。从此,段庚寅的名字在西南坡一带传开。
  段庚寅注重与地方实力派人物的联络,彼此照顾,互不侵犯。抢京货那天,在岳滩河口曾路遇德高乡乡长段子厚(段湾人,当地首富)。当时,段子厚与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各骑一辆自行车,车架着夹着黑皮包。当车子进入段庚寅设下的埋伏圈时,伏兵们猛地跳出来盘查。段庚寅认出是段子厚,马上过来打招呼:“子厚叔,您受惊了。弟兄们不认识您,请多包涵。”段子厚平静下来后,给他介绍同行的人:漯河盛兴花布粮行经理赵五常。段庚寅随即说明:“俺们去办点事,与您无干,您老尽管放心去吧!”段子厚再三点头称谢,并邀请他有空到生意铺里坐坐。几天后,段庚寅如约走访段子厚的花布粮行。说起在岳滩河口邂逅相遇的事,段庚寅说:“实不相瞒,我们已看出您俩自行车后面带的是现金,有可能比俺去弄的多得多。要是想要它,也比俺那次行动容易得多。可一来有子厚叔在场,二来赵先生是您请到的客人,怎能不放行呢?”段子厚连连表示感谢;赵五常也被段庚寅的义气所感动,从此与段庚寅交上朋友,并邀请他到漯河去做客。两个月后,段庚寅果真单骑赴漯河,赵五常特意送他一支崭新的二十出手枪。由于段庚寅维持地方实力派,国民党县政府虽声言缉拿匪首,因有段子厚掩护,始终没有暴露。

                  二、展露锋芒

  1944年2月28日,国民党兵押送两辆铁轮车由登封送往孟津守河部队,车上载有重机枪4挺、冲锋枪10支、步枪百余支和部分弹药。这一情报被缑氏姬家村保长姬德印侦得并火速奏报段庚寅,段庚寅带队在姬家村北沟埋伏,将两车军火物资全部俘获,晚上放走了押车人引起守河部队的极大不满。3月14日,守河部队驻省庄村的一个连包围姬家村,将姬德印和村民姬中信、姬天相、姬鲜、姬转等15人抓走,随后以抢劫军械罪将姬德印在东蔡庄处决。
  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通称豫湘桂战役)后,河南局势紧张,国民党军望风披靡,不战而退。当时,国民党溃军三五成群从偃南各处经过,受到各派武装截击,段庚寅的游击队也借机壮大势力。一天,段子厚带着几名乡丁外出,路遇溃军7人,双方相遇,各自卧倒、防向;段子厚承诺给派饭、开路条,溃兵看脱身不得,于是丢下轻机枪1挺、步枪6支后逃走。段庚寅与游击队员旋即赶到,说是游击队侦察员已追踪十余里,武器应归游击队。段子厚只好顺水推舟,苦笑着说:“我要这干啥?就是准备给你送去的。你只要维持地方治安,我就放心了。”段庚寅当然一口答应,双方就这样达成妥协。
  国民党偃师县长陈文萃决定将县政府迁往万安山下的山张村,先期押解窑头监狱36名犯人。段庚在寅探知4月4日押解动身后,就带人埋伏在伊河杨村渡口南岸。待押解人员与犯人下船立脚未定,就朝天开枪,并连声高喊:“我们是新四团,缴枪不杀!犯人可朝这边跑,保证生命安全。”押解的十多名自卫队官兵一听“新四团”感到迷惑不解就落荒而逃。段庚寅收留了这批犯人并缴获步枪8支,救出的姬中信等人后来成为游击队骨干。
  1944年5月13日(农历三月廿一),偃师沦陷,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八路军尚未到达,而日军力量又不能控制全县,于是偃师南部出现权力真空。伪乡公所、土匪武装、各色游击队、地方实力派各拥一支武装,割据村寨,局势混乱。段庚寅以抗日为号召,到处招兵买马,以陶化店为根据地,控制周围的姬家村、郝寨、大屯、赵寨、段湾、苗湾、李湾、吴家湾等十多个村,多次阻击日伪军。
元尖坡 秀才 2020-01-12 10:28 57楼
                    三、刚柔相济

  为适应队伍扩大的需要,段庚寅整顿游击队建制,总名定为“挺进抗日游击队”,自任司令,委任段治安、王都为副司令,高云峰为参谋长,李永祥、段景略为军事教官,石松斋、周同为情报联络官,郑应甫、任中秋为特务长。部队按大队、中队、分队整编,姬中信为大队长、中队长为段中央、姬天相、李云台、赵丙仁、任中夏、孙水永等人,分队长有姬转、张洪道、姬鲜等人,后来发展到三个大队、共千余人。
  游击队的供养大部分由苗湾村肖德路、段湾段海仙和段景夏、大屯村刘创和南坡几户财主负担。段庚寅向他们晓以抗日救国大义,并且保证维持地方治安,财主们只好忍痛支持,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起初,队伍路过哪村,就向哪村群众派饭。一次,段庚寅发现一名队员私捉群众一只鸡子,他命令将鸡放掉,然后集合队伍,狠狠批评了违纪队员。自此,他要求各队建立炊事班,不再向群众派饭。军需粮食除一部分从顾县原国民党仓库中取得外,也向各村派征一部分,改变了随意向群众索拿的流寇作风。
  为了维护游击队声誉,段庚寅注意从严整肃军纪,维护军民关系。段湾村南寨段汉,早年与段庚寅一起卖过碎货,一天在路上相遇,段庚寅随即滚鞍下马,口称“汉叔”,乐得段汉逢人就夸庚寅“没有当官的架子”。南坡有个做小生意的经纪人,背了捆棉花赴巩县回郭镇去卖,路过陶化店时被哨兵扣下。段庚寅正好走到,当听说他是贩卖花布糊口时,想起自己当年跑买卖时的艰辛,就一摆手说:“本小利薄,怪难哩,叫他走吧。”自此,这一带商旅往来一般平安无事。又有一次,队员刘正卿、张三槐抢劫了赶集人的财物。段庚寅闻报后,在段湾街上当众扒掉二人外衣,打得皮开肉绽。他严肃地告诫队员:“你们愿意跟我干的,就不能胡来。要是犯了规矩不处分,还要我段庚寅干什么?不如铡铡喂牛!”群众看到这情况后都说:“庚寅一见老百姓,抗日司令那股虎劲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四、嫉恶如仇

  对日寇、汉奸和恶霸,段庚寅与他们势不两立。1944年农历五月中旬,原任县民教馆长的王昆璞(大屯村人)出任日伪德高乡长后,到处张贴“中日共存共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等标语,从事亲日卖国活动,段庚寅将其击毙于小寨河口。缑氏双泉村大绅士张子谟之弟张大祥在浮阳建立日伪据点,段庚寅直捣张家大院将其打死。郑窑陶家村绅士陶子杰出任伪乡长,在村头修炮楼、建据点,段庚寅烧毁炮楼并打死打伤伪军20多人,陶子杰跳楼带伤逃跑。土匪秦敏修出任日伪大口乡长,段庚寅带队夜袭据点,虽未抓获秦敏修,而秦敏修自此吓破了胆,白天始终护从贴身,夜晚龟缩在张大寨村内,不敢外出。
  在段庚寅游击队壮大的同时,彭店寨王仲伟的游击队也在迅速发展,两支兄弟游击队给日寇和伪政权造成很大威胁。1944年7月27日,洛阳县日伪地方民团300余人对王仲伟部进行“清剿”。段庚寅接到求援信后,率三个中队400余人火速赶到彭店寨,迂回包抄敌人后路,大败伪军并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40余支和给养物资。当段庚寅骑着缴获的大洋马返回陶化店时,大人小孩都来围观,他竟跳下来,抱起一个小孩说:“来,骑骑咱这‘日货’!”引得乡亲们开怀大笑。游击队迅速发展到近千人,控制了伊河以南、以段湾为中心的的大片地区,成为日寇在偃师南部建立据点的心腹之患。
元尖坡 秀才 2020-01-13 21:34 58楼
                   五、云天长虹

  日伪势力对游击队的壮大极为震动和恐惧,便加紧对段庚寅的情报刺探、暗杀、策反活动。他们利用段庚寅的结拜兄弟贾世勋出任伪军县独立团团长的关系,多次拉拢段庚寅出任伪德高乡乡长,遭到段庚寅严词拒绝。日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方面密谋让贾世勋向段庚寅传递一些半真半假的军事情报,取得段的信任;另一方面派出小股骑兵在段庚寅控制区域周围村庄骚扰,制造围歼游击队的舆论,引诱段庚寅离开基地,进而围而歼之。8月17日,贾世勋亲自到苗湾首富肖德路家铁货店内,秘密约见段庚寅,面授机宜,劝段庚寅到巩县暂避。不久,贾世勋又派人送来情报,说是日军将于8月24日晚上,从北、西、南三面向段湾集结,准备血洗段湾。段庚寅接信后,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参谋长高云峰建议:“不能向东,应该向南。南边咱们地理熟悉,打起仗来有利。或者向西走,到龙门附近友军向靠拢,再图后路。”但段庚寅偏信盟弟贾世勋的话,决意到巩县与另一游击司令李铎甫会合,并派联络官石松斋到巩县鲁庄与李铎甫取得了联系。
  8月24日下午,段庚寅将部队集合到段湾村南寨,携带轻机枪37挺、迫击炮3门,千余人浩浩荡荡向南至化寨,折而向东,经太子冢,向巩县罗彦庄进发。关于行军路线,参谋长高云峰提出兵分三路,以防不测;而段庚寅认为有千余人,不用担心。行军途中,段子厚和段庚寅的私人参谋任书美带领十余乡丁乘乱逃跑。
  与此同时,日军在掌握了段庚寅的撤退意图后,立即展开作战部署,确定罗彦庄为伏击重点。这个村子位于偃师、巩县结合部姚凹东沟东侧,南、北、西三面环沟,只有村东是一片开阔空地,日军在此地设置伏击圈。25日凌晨3时许,队伍行至偃登公路西侧,前哨报告,发现公路上有小股日军骑兵自北向南运动。段庚寅命令队员就地卧倒,准备战斗。原来这是日军又一诡计:他们意识到若让游击队顺利通过公路,到达罗彦庄为时尚早,天色不明,视野不清,不利于作战,有意派出小股部队骚扰。约半个小时后,前哨报告:公路左右平静无事,段庚寅命令继续前进,进入伏击圈。
  日伪参战的有洛、偃、巩日军的三个中队200余人,由赤田指挥;伪军包括贾世勋的县独立团600余人,警察队长刘应兆所部和中山乡乡长高清山、首阳乡乡长张子厚带领的乡丁200余人,待段庚寅全部人马进入伏击圈,敌军立即合围,封锁退路。段庚寅先头部队尚未站稳,前哨急报,村东发现日军在两侧运动,段庚寅意识到中了埋伏,立即命令准备战斗;接着第二次急报,称村北也发现不少日军。话没落点,听到一声清脆的枪响,紧接着四面枪炮声大作,段庚寅此时始知中计,破口大骂贾世勋狼心狗肺出卖朋友,急忙组织突围。冲出包围圈不到一里,发现夫人任凤还在村里,又组织队伍返回村里,但未找到任凤。二次突围时,敌人火力密集,游击队员接连倒下,段庚寅拔出手枪喊:“弟兄们,一起上,我段庚寅今年二十八,再过二十八年还是一条好汉,冲啊!”经过三小时激战,终因地形不利,敌人严密包围,火力猛烈,游击队损失惨重,段庚寅两根肋骨露出体外,他撕掉衣袖缠住伤口,夺过轻机枪发起冲锋均被火力压了回去。为救附近被围的队员,他第三次发起冲锋时,不幸在敌军炮火之下壮烈殉国。据不完全统计:游击队正副司令和队员160余人阵亡,280多人被俘后送到日本北海道做苦工;500多人逃出包围圈,其中20多人被顾县白云岭所设岗卡捉住枪毙,大部分绕道返乡,有不少因伤病而死。
  虽然游击队在日寇和汉奸的阴谋暗算下失败了,日寇暂时得势,但段湾和偃师人民的抗日烈火没有被扑灭。这年中秋节,皮定钧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到达偃师,抗日的烈火燃烧得更旺了。(完)
和谐平安 举人 2020-01-14 10:21 59楼
应该纪念为偃师解放作贡献的革命先驱们。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