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偃师

顾县营防口: 唐代御林军营地 今朝和谐文明村
2016-10-16 16:25: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营防口村位于我市顾县镇东部,下辖3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2200多口人,1350亩耕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不断焕发出新生机。

文化底蕴厚重的古村落

 相传公元673年,唐太子李弘死后,唐高宗李治及皇后武则天,为李弘在白云岭安陵下葬,为查看恭陵进度、方便祭祀,武则天在伊洛河南岸的景山下修筑行宫,护卫的御林军浩荡而来,在行宫附近安营扎寨,大营所在的村子,此后改名为营防口,一直沿用至今。

营防口村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该村的一街(营防口街)、一寨(杨村北寨)、一庄(徐家庄)和一湾(西湾)4个自然村。这些名胜古迹装点着古老的街巷村寨,使整个村落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文明气息,其中白衣堂、春秋阁最为出名。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巡幸嵩山、缑山时,经过营防口村,在白衣堂庙里庙外游览一番后,赋诗一首:“遥观似巨船,行驶白云间。飞舟逐浪高,直上白云天。”白衣堂位于营防口村南,大殿四角挂有四个大铜铃,风吹铃响,清脆悦耳。村里的老人认为,如果能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听到白衣堂铃声,就会有好运气。

春秋阁位于营防口北寨门之上,阁上供奉的是诚信和忠义的化身关公,阁下是通往杨村渡口和景山之上的通衢大道。如今,随着周边建筑地势的抬升,北寨门一大半被埋入地下,但南边“春秋阁”和北边“营房口”6个大字,清晰可辨,见证了营防口作为通衢古道的历史。

该村还流传着一个关于火神庙的传说。据说乾隆某年夏秋之交,连日大雨不停,洛河水暴涨,附近村庄田地即将被淹之际,几位乡绅带着百姓,备下香烛祭礼,向上天磕头祈祷。说来也怪,不知是雨威已过,还是百姓的虔诚感动上天,随即雨停水退,百姓躲过一劫。后来,附近百姓感恩报德,修建了火神庙,但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火神庙虽然不在了,但一年一度的火神庙会延续了下来。农历正月二十一唱戏、领羊,二十二烧香祭神,二十三正会。三天会期,少不得舞狮子,耍龙灯,玩社火,唱大戏,此外还有各色货品,吃的喝的玩的穿的,一应俱全。热闹的庙会吸引了巩义、荥阳、洛宁等地的众多手艺人和商贩聚集于此。

和谐文明的新兴村

营防口自古地理位置优越,乾隆54年的《偃师县志》中对营防口这样记载:此地已形成集镇,方圆10余里的村民在此聚集经商,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如今的营防口处于偃登古道和郑洛古道的交汇处,310国道穿街而过,交通更加便利。近年来,该村村民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了集蔬菜批发、小百货批发、餐饮、运输为一体的商贸小区,促进了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因为临近巩义回郭镇,营防口一带慢慢发展成为偃师的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华通电缆的新厂房就建在营防口村通往杨村渡口的大道旁。该村不少村民通过生产加工电线电缆及相关产品走上了致富路。

“俺村现在建有图书馆、文化大院、健身广场,晚上吃过饭大家去广场上锻炼身体,或者去文化大院里看戏,每天都可高兴。”该村的陈大爷笑呵呵地说。近年来,在村两委带领下,该村先后建成了村委大院、健身广场等,整修道路3000余米,整修边沟800余米,新建垃圾池12个,实现了集中供水,打井解决旱地灌溉问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

与此同时,该村还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文化大院为阵地,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组织开展“十佳好媳妇”、“五好家庭”、“致富标兵”等模范评选活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如今的营防口村,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百姓幸福,先后被洛阳市授予“文明村”、“小康村”等荣誉称号;多次被顾县镇授予“五好村党支部”、“先进行政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村落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关热词搜索:文明村 御林军 营地

上一篇:洛神诗词学会洛阳市老作家协会到我市山化镇采风
下一篇:忠义:幸福乡村故事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