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做好“三篇文章”——系列评论之三
2020-05-11 10:59:15   来源:   评论:0 点击:

日前,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对洛阳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强心剂。偃师作为洛阳下辖的唯一一个县级市
    日前,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对洛阳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强心剂。偃师作为洛阳下辖的唯一一个县级市、作为洛阳的东组团,将紧盯洛阳“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新的发展定位,自觉把偃师作为洛阳向东辐射带动的一个重要节点,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做好产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三篇文章”。
 
                     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华夏文明
    ——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偃师担当系列评论之三特约评论员李向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会上指出,在弘扬黄河文化方面,洛阳市所处的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奠基的主要区域,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儒、释、道、理的等思想肇始于此,我国70%的大姓起源于此,二里头文化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二里头博物馆开馆后,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站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审视洛阳,用好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挖掘出来,洛阳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展现更大作为。
  作为洛阳东组团的偃师市,在做好文化建设大文章如何有所作为呢?
  首先,要认清战略形势,把握历史机遇。偃师的转型发展,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关注的热点。作为“三篇文章”之一“文化建设”,也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搞好文化建设,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积极融入华夏历史文明核心传承展示区的打造之中,偃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王国生同志所说,要“站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审视洛阳,用好重大历史机遇”,偃师也要站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审视偃师的发展机遇,挖掘偃师黄河文化内涵,偃师也能够展示大作为担当。
  其次,认清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偃师的黄河文化内涵。
  何为黄河文化?对洛阳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炎黄文明之源、河洛文化之源、丝路文化与大运河文化交汇点。首先,是炎黄文明之源。洛阳市所处的河洛地区,是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奠基的主要区域,炎黄部族是华夏族的母体,他们结盟后在河洛地区发展壮大,并从这里向外发散,形成了华夏民族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即炎黄文化。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都印证了炎黄时代的文化成就大多在河洛地区;从黄帝、炎帝生北邙,到河图、洛书传说,都是中华民族文明曙光初现的反映,至今遗址犹存,是炎黄子孙的灵魂之根。
   其二,是河洛文化之源。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古都文化、姓氏文化,儒释道源文化等多个文化组成部分。偃师恰好在众多文化的交汇点上。偃师有着丰厚的古都文化资源。司马迁在《史记》上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三代”就是夏商周,历史和考古都证明,统一的王国的都城“最早的中国”在洛阳偃师境内。同时,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五代十国的后唐,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偃师历经七朝;洛阳的列入国保单位五大都城遗址中,夏都(二里头遗址)商都(偃师商城)遗址全部在偃师境内,汉魏洛阳故城大部分也在偃师境内。偃师挖掘古都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底蕴丰厚,大有可为。
  偃师是根亲文化圣地。姓氏文化,也即根亲文化。王国生同志指出,我国70%的大姓都起源于河洛地区。根据偃师文化学者研究结果,有1500个中华常见姓氏起源于河南,有211姓族源或一支起源于偃师,偃师是王姓、刘姓、毕姓、滑姓、缑姓等众多姓氏的起源地。在南迁汉人最常见的100姓中,全部或部分以河南为郡望(祖根地)占84个,河南郡治所在汉魏洛阳古城。偃师也是客家先民的祖根地,2007年8月,全球客家崇正会认定偃师为客家主体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所以南迁汉人和客家人以“根在河洛”为自豪,自称“河洛郎”。
    洛阳作为儒释道源文化发源地,偃师也占有重要地位。偃师是儒家礼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是对前代夏商礼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二里头遗址众多的礼器和祭祀坑证明,夏朝是礼乐文化之源。同时,孔子入周问礼时,还到东周后期的都城成周城(汉魏洛阳古城前身)向苌弘学习礼乐文化。偃师还是佛学大师、翻译家和唯识法相宗开创者玄奘的故乡,与释源白马寺一起,成为中国佛学的重要标志。偃师的缑山作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六十福地,以及王子乔升仙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
  其三,偃师还是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交汇点。东汉的都城洛阳与西汉都城长安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汉魏洛阳故城作为丝路的东起点,说明偃师在丝路文化上有着重要位置。同时,洛河偃师段还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洛阳故城是大运河的节点城市,偃师众多的渡口和千年传承的船工号子见证了大运河曾有的辉煌。此外,偃师还有商汤陵、东汉南兆域、西晋武帝陵等众多古代皇陵,苏秦、杜甫、颜真卿、王铎等众多名人墓葬,玄奘、黄大王等众多名人故里,九龙庙、玉皇阁等众多古庙宇,会圣宫碑、太子升仙碑等众多石刻文化遗存,河洛大鼓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居等资源,为偃师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
   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把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为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主要任务。作为十三五期间国家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要工程,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和二里头遗址公园建成,为偃师历史文化资源变为文旅产业开启了新篇。偃师商城宫城博物馆和考古公园也在建设中。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偃师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充分把握机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文化产业优势?时代把崭新的命题摆在偃师人的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答好文化建设这份考卷,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偃师党员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份考卷答好了,偃师的产业转型就增添了新动能,偃师的经济结构调整就有了新方向,偃师的经济发展就有了新的增长极。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音轰)如殷雷。”黄河,以其奔腾不息的气势声震天下,黄河文化以其亘古不变的魅力,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弘扬黄河文化——民族文化根与魂,任重而道远。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让我们抢抓机遇,不畏险难,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建设文化偃师不懈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落实主体责任书记谈》第一期——槐新街道党工委书记牛富强专访
下一篇:《落实主体责任书记谈》第二期——伊洛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占锋专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