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讳言“共产主义”的现象不容忽视
2018-08-21 15:20: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摘要讳言共产主义是干部队伍中易被忽视的现象,其深层逻辑是思想理论上的困惑导致信仰的弱化。本文从构建学术环境着手,指出强化共产主义信
 
摘要

讳言“共产主义”是干部队伍中易被忽视的现象,其深层逻辑是思想理论上的困惑导致信仰的弱化。本文从构建学术环境着手,指出强化共产主义信仰需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代化,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宏观视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关研究,及时跟进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当前,一些人谈到共产主义,往往含糊其词、语焉不详,与公然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论相比,这种现象更易被忽视。其中的深层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够,在关键问题上产生了困惑,从而信仰上不坚定,言行上有顾虑。要深刻认识这种现象的巨大危害,在推动干部队伍知识化的同时,巩固扩大意识形态领域的“红色地带”。

 

 
 
 

 

讳言“共产主义”的巨大危害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落马党员干部的通报中,第一条往往就是“理想信念动摇”或者“理想信念丧失”。如果说理想信念动摇是腐化堕落的导火索,那么,共产主义信仰弱化就是理想信念动摇的第一步,其潜在危害难以估量。

 

  共产主义信仰弱化让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初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共产主义信仰涵盖两方面内容:对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性的坚定信念;对实现共产主义长期性的清醒认识。坚定的信念赋予党员干部始终跟党走的决心,清醒的认识赋予党员干部接续奋斗的使命感。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邓小平同志依然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但他也同时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反思,认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强调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同时,也提醒全党,“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这种思想高度,正是坚定、清醒的辩证统一。放眼人类历史,唯有共产主义信仰能让人突破个体生命长度的界限,既达到“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又具备“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反之,怀疑、否定共产主义,人的精神境界就会专注于有限的个体生命,谋求个体利益和小圈子的利益。“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深刻描绘了一些党员干部因共产主义信念丧失而导致的短视、利己,进而堕落的蜕变过程。

 

  共产主义信仰弱化埋下蚁穴溃堤的严重隐患。有的人认为,共产主义尽管不是虚无缥缈,但也与当下的工作生活无关,普通党员干部只要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信不信共产主义没必要深究。这种误区源自对历史发展的狭隘认识。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伟大,不等于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业也成功了。以各国社会主义改革来看,不痛不痒、聊胜于无的有之;受到外力强行干涉被迫中断的有之。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风险”长期存在,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和颠覆,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发展稳定时期,党员的思想与言行有纪律约束,局势可控;在危急时刻,有没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则是党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基石,让党组织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忘掉共产主义的初心,就会埋下蚁穴溃堤的严重隐患,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足够的警惕。

 

 
 
 

 

构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学术环境

 

 
 
 

 

  学术环境是影响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必须积极营造正面的意识形态领域学术氛围。与其他社会思潮相比,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高度的思辨性和独特的实践性、发展性。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算不上懂得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永远不会过时,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时代的前行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如何用21世纪资本主义的现状科学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紧扣时代主题、回应时代关切、解答时代话题。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时代化的印痕。由这一本质特征所决定,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也要全面贯彻时代化的要求,跳出一般化、抽象化的窠臼。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代化,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时代解读。这里的时代,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每一次重要论断诞生时具体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很多重要理论、重大判断都存在着不断阐释、不断调整甚至不断扬弃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后来经过扬弃的重要论断和一些政策的重大转变,如果不能客观还原特定的历史条件,就会导致人们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偏差。例如,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认识,列宁“一国胜利论”对“同时胜利论”的扬弃,“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的论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扬弃,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敏锐的政治眼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不能因为后来很多论断、决策不再适用而予以彻底否定。

 

  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宏观视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党员干部深化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坚定道路自信提供了绝佳契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也出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生态环境污染等。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以“权贵资本主义”“威权体制”等扭曲的概念来定义中国制度。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也被国外一些共产党人认为是搞“修正主义”。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统筹推进,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可以说,中国不但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全新阶段,使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感召力大大增强,极大地破除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西方价值、西方制度的迷信和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不断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同时,也在思想领域起到了消除困惑、正本清源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放宽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既要进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纵向考察,还要放到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格局中,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思想。既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指导思想的视角,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也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国际共运史的视角,拓展理论内涵,不断向广大党员干部呈现其全球价值、人类价值。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的同时,揭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激发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深层动力。

 

  及时跟进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前仍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些年全球资本主义出现了诸多新动向,为一些人破除对“历史终结”的迷信、重塑共产主义信仰提供了充分的现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因此,学术界要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基本矛盾的分析,深入理解和论证“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重要判断,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认识后者代替前者的必然性,为坚定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祁霄,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政工师

责任编辑:申 洁

本文来源:《前线》杂志2018年8期

相关热词搜索:不容忽视 共产主义 现象

上一篇:《马克思是对的》 第五集:千年思想家!
下一篇: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