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更新《家风和乡愁中的偃师歌谣》(本土原创,连载ing,不断更新添加——总有一首歌谣击中您的心扉!带您找回曾经的美好岁月及人生!共计101章节,目前不断更新中……)
红军影像
贵宾
2024-03-07 12:26
90楼
家风和乡愁中的偃师歌谣(61)|(河南)李红军
(存目。)
蓝色的海
论坛版主
2024-04-20 20:15
91楼
写得好

好些都是小时候妈妈教的
红军影像
贵宾
2024-07-27 07:03
92楼
家风和乡愁中的偃师歌谣(62)|(河南)李红军
偃师歌谣的一大特点就是动作性,在说唱歌谣的同时,配合动作进行。有时候,一首带着动作的歌谣还能给人简单地治“病”。现在想起来,真是奇妙无穷。
在我小的时候,饮水一般来自于渠水或者井水,很难说称得上清洁,加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的习惯还没养成,吃的食物有时候又不干净,很容易生病,肚疼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乡下人有了头疼脑热的疾病,喜欢熬一熬,碍一碍,认为这样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舍得跑大老远的去花钱抓药,当然,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是不好的。
对于肚疼,土法很多,说唱歌谣治疗肚疼可以说是一种神奇的疗法。
肚子疼,
叫王成,
王成不在家。
叫翠花,
翠花又会咯吱又会掐。
肚子疼,叫王成。王成何许人也?只是一个莫须有的人名罢了。成字是为了和疼字押韵。我们权且把王成当成一个治疗肚疼很灵验的赤脚医生吧。
以为叫一声王成,王成就会立马从卫生室跑出来跑到身边来为你看病的,谁知道王成偏偏不在家。怎么办,肚子疼得厉害呀!
对了,还有一个人,就是翠花,八成就是王成的媳妇儿,跟着王成学了两下子,快快叫翠花!
这里的翠花,可不是歌手雪村唱的“翠花!上酸菜”里面的翠花,这个翠花不会给你上酸菜,但是又会咯吱又会掐。
注意注意:传唱这首歌谣的人在叫翠花之后,就会动手动脚地传唱着“翠花又会咯吱又会掐”的句子,还真的接机用手指去咯吱肚子疼的你,去掐肚子疼的你。
就在这一咯吱一掐之中,你笑得前仰后合,肚子也随着身子来回运动,没准儿,胃动力加强了,肚子疼的病也就不治而好了,这就是歌谣的魅力吧?
当然,肚疼的原因有多种,必须科学对待,切不可马虎大意,我们坚决不主张运用歌谣中说的方式来治疗肚疼。
有时候,歌谣只是逗乐的,一当真,你就输了。然而,肚疼,必须当真。
2021.02.02偃师/
红军影像
贵宾
2024-11-08 13:22
93楼
家风和乡愁中的偃师歌谣(63)|(河南)李红军
今天是2021年2月2日,庚子鼠年腊月廿十一。距离辛丑牛年还有整整10天。我们的歌谣行活动,因为我自身的俗务,一次次被无奈隔断,这次,看来也要跨年了。
民以食为天,出自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平常吃得好与坏,有情可原。过年,尤其是过好年,不能亏着嘴巴和肚皮,必须吃得好一点。
尽管我们的生活已经丰衣足食,不再总是把吃挂在嘴上,而是更加向往诗和远方。但是,属于年味儿的元素,还是要传唱下去。
过年,具体怎么吃,怎么去做?老祖宗传下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流传很广,各地有不同的版本。下面是来自于河南偃师的。
腊八粥,喝几天,
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天(吃芝麻糖)。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liu),去割肉。
二十七,忙杀鸡。
二十八,贴嘎嘎(对子)。
二十九,蒸馒头。
年三十,坐一宿。
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这就像一家人的过年清单,你只管照着做,这里边有很强烈的仪式感,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这就是过年。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会给人留下不知礼数、不知好歹的印象。
如果哪一天因为忙,不小心漏掉了,必须尽快补上。可以晚,但是不能缺。过年,图的就是圆满。偃师方言说得好,吃不全,长不圆。
一看这里边有馒头,就知道这首歌谣不是属于南方的。再看这里边没有牛羊什么事儿,就知道它是属于北方平原地区的,而不是属于北方草原的。
腊八粥指的是腊月初八这天喝的粥。歌谣中除了二十四扫房子,年三十坐一宿这两个日子跟吃无关之外,其余都跟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在年三十这天,我们偃师还流行包扁食,就是包饺子。只不过,连续几日已经吃饱了,年三十是要熬夜的,迎接新年时刻的钟声,不能睡着,必须清醒,用心去谛听。
歌谣君也属牛,在此,提前预祝各位牛年牛气冲天。
2021.02.02偃师/
二鬼李
超级版主
2024-11-09 09:30
94楼
二鬼李
超级版主
2024-12-02 12:00
95楼
红军影像
贵宾
2025-01-01 08:08
96楼
家风和乡愁中的偃师歌谣(64)|(河南)李红军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青年时期的我和同伴曾经为此争论过女子是因可爱而美丽,还是因美丽而可爱?多数人支持女子是因可爱而美丽。我也赞同这种说法。
所有题材的文学作品,几乎都离不开情爱的元素。我在歌谣中继续费力地寻找着有关情爱的内容。尽管这方面的歌谣不算多,但是还是有的。
歌谣首先是带有强烈的乡土气息的,这中间,劳动妇女的美占了多数。歌谣对于劳动妇女的赞颂和欣赏可以说,是用浓墨重彩来进行刻画的。
下面这首歌谣中的大姐是美丽的,前提是不能撇开她前面进行的生产劳动,让我们来欣赏一番。
红薯杆,圪料(不平展)弯,
大姐担水不换肩,
一担担到太阳山。
看看头,是好头,
珍珠玛瑙往下流;
看看脸,是好脸,
桃花粉,擦半碗;
看看腰,是好腰,
八幅罗裙系腰间;
看看腿,是好腿,
红绫子裤子绿裹腿;
看看脚,是好脚,
露出金莲二寸七,
红绫子绣鞋白裹脚。
歌谣从红薯杆说起,说唱者心猿意马,明明说的是红薯杆,心里想的是担水的大姐。按下大姐容貌不表,先说大姐担水,扁担担水不换肩,这就叫真厉害!浑身有劲儿,劲头足,或者没劲儿咬咬牙也要挺过来。而且,这一担能一直担到太阳落山。可见,大姐的劳动量之大之强,非常人能比。
大姐不怕吃苦,吃苦耐劳的品行跃然纸上。我们仿佛已经看到大姐担水的背影,在豫中西平原的乡间小路上移动,我们的目光也跟着移动,忍不住替大姐捏了一把汗。
如果没有前边这些劳动美的体现和展现,歌谣后面所写的大姐的容貌就是苍白的。
正是因为在劳动之中,大姐可爱的一面表露无疑,我们才会打心眼里爱上这位大姐,急着想看一看大姐的容貌和身段。歌谣分别从大姐的头、脸、腰、腿、脚五个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描绘,就好像大姐成了一位模特,站在那里,微笑着让人们尽情欣赏。
在这个崇尚男女平等与个性自由的年代,当我们看到大姐依然是二寸七的金莲小脚时,忍不住替大姐打抱不平,这么小的脚,担水在大地上不停地行走,身体和水桶对双脚的压强是多么大啊!可怜了大姐的命运。
我们感觉到这种美,包含劳动美和相貌美,但是,却有一种苍白和病态掺杂其中,使得我们对于封建社会对人的压抑和摧残看得更清。
2021.02.02偃师/